可能了,只能有所取捨。程義將村裡的壯勞力集中了起來,商討怎麼辦。
捨棄一部分土地,地少的人家還好,本來就不多,捨棄的也不多,地多的人家就有些受不了,但是,毫無辦法,村裡的老井,基本上都被村民淘幹了,每天井水剛剛上來點,馬上就有人打走,喝水都快成為問題。
還好,村裡地多的人家並不多,西家雖然多了一點,但是也就十幾畝,又不佔用村裡的井水,誰也說不出來啥,村民們不得不感嘆,西家的人眼光長遠。
最後商量的結果,地多的人家,把離村子遠些的地捨棄了,有幾個人心疼莊稼,當場掉了眼淚,大家心裡都不好受,有什麼辦法呢!
每家每戶限制了打水的數量,村裡大井旁,每天派人專門監督村裡人打水,有違反的,以後除了飲用水,不讓他打水澆地。
程義在村裡有威望又有威嚴,如果不是他領著村民建水渠,村裡的麥田根本保不住,大家心裡都感激他,同時也知道程義鐵血手段,說的出做得到,因此,商量出來辦法後,還真沒有人敢破壞和反對。
當天傍晚,程義來到了西家,在堂屋坐了一晚上,沒好意思開口。村裡的那口老井,根本不夠用,程義想問問西家,能不能讓村民來他家挑水澆地,可是,水這麼金貴的時候,跟人家張嘴要水,無疑跟要錢差不多。
還是西明文西明武兄弟,見程義為難,主動提出可以讓村民來擔水,前提是保證西家的用水量足夠。
這也是西遠反覆叮囑過的,其他人家莊稼都帶死不活的,只他們家的翠綠挺拔,那不找*害嘛。所以,能幫村裡人的儘量幫,也是為自家減少危機。
程義感慨西家的通情達理,把村民們分了兩撥,一撥在老井那裡擔水澆地,一撥來西家擔水。使得村裡的水源緊張大大緩解,人心都是肉長的,村民們現在對西家真的只存了感激之情。
在麥子歉收時,西遠就看到了年景不好,趁著糧食沒漲價,很是買了一批,用馬車偷偷運回了蓮花村。
他沒敢一次性多買,而是分期分批,分別讓栓子、老趙、張財去各個糧鋪買的,這些糧食足夠自己家吃個三四年。
乾旱使得西遠無比清醒的意識到靠天吃飯的可怕,他真怕彥綏或者濱江府,像書中戲中所說的那樣,來個大旱三年什麼的,所以,要做好充足準備,即使來個三年自然災害,自家也不至於餓死。
過了立秋,西遠開始有計劃的減少家裡養雞的數量。雞主要喂的穀糠,災害年頭,這是能活命的東西,人都沒得吃,哪能給雞吃呢。
西家現在共養了四千多隻雞,一部分賣掉,一部分被西遠做成了風乾雞,這種做法,儲存的時間能夠長一些,等到了冬天,外面就是一個天然大冰箱,更不怕壞了,一直能吃到來年開春,災荒年頭,還有肉吃,真是不能再美了。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雞都被處理掉了,西遠還留了一百多隻,家裡有老人小孩,還要注意營養的,不然,一個災荒年,把身體弄垮了,即使躲過了災害,也得不償失。
自家做了充足準備,西遠不忘給較好的人家示警,程義、秋陽、王順伯伯,還有孫葉。
程義聽了後,沉默了許久,然後召集村民,沒講這是西遠說的,這要傳出去,西遠有謠言惑眾的嫌疑,他不能恩將仇報。程義只是說出自己的擔心,引導村民們考慮災害嚴重,糧食歉收,可能會捱餓的想法,自然有人想到要不要現在買些糧食存起來。
莊戶人家,從來都是往出賣糧食,哪有花錢往回買的?很多人嗤之以鼻,也有那心思深沉的,手裡還有些餘錢的,多多少少,買了一些。
蓮花村的莊稼長得比別村好,從玉米結棒開始,程義就組織起村民,日日夜夜巡邏看守,一直看到老秋,莊稼被搶收回來。即使如此,也只收了每年的六七成,這還是好的,其他村只收到三四成,或者更少。
這樣的災年,按理來說,官府應該減免賦稅,剩下的糧食雖然不多,勉勉強強,能存活性命。
在村民企盼官老爺網開一面的時候,卻傳來今年賦稅仍然照舊的命令,整個彥綏或者說整個濱江府,百姓們都躁動了起來,這還給不給人活路了?
西遠輾轉打聽到,好像現在的府尹大人,是年初從吏部貶到濱江府的,剛來就趕上災年,他為了顯示自己的功績,討好主上,不肯將災情如實上報,並且強行命令各州縣按每年數目收稅。
為了一己之私慾不顧黎民死活!
官大一級壓死人,各地方長官沒辦法,只好派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