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2 / 4)

小說:永歸不朽 作者:蝴蝶的出走

薩,而是開口功德,閉口果報,細細想來這一點與道家所提倡的立誓還願有不盡相同之處。於是乎,魏曦更是進一步細思其這方面來。

何為功德,佛家認為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那麼,何為願力,其實就是願業之力,是身口意業的結合力,有願無行,不成其願。也就是說願力本身就是盡心祈願,並行其所求方才會產生。而且願力本身當是靈魂自願的支付,一切都在本源法則的監控之下,容不得半毫虛假,祈願不合法則,或者半途而廢都不能成就願力,反而可能招致無窮業力。道家認為只發願而不退轉,則於未來的因緣法中,必有其因緣,所以道家轉世還願之說……

寧心靜思,在魏曦看來,佛家功德說與道家的願業之說其實本有不盡相同之處,難怪二者得以惺惺相惜,共存於華夏大道,佛家也被稱為外道仙人了。仔細思來,信仰之力與願力其實都是一種靈魂力量,達到神祗層次的存在總有種種手段使用它們,但是信仰之力與願力也有區別,其要義就在於那意無意之中。信仰之力是神祗要求信徒的奉獻,信徒是應神祗的要求而行,雖為虔誠卻並非靈魂本願,僅僅是靈魂衍生的意識的力量,算是靈魂願力的變種,而願力則是靈魂有所求故而虔誠許願,大能者完其誓而直接得靈魂祈願之力,這一有意無意之中,其質量自有不同,是以信仰之力往往只能提升神祗力量,而願力則能融合壯大神祗靈魂,這就有了本質之別。

當然願力與信仰之力也不是那麼容易區分的,信徒信仰神祗,其實往往都是信仰之力,神祗們貌似神力大增但是本質卻併為獲得提升,就如同一個國王無論帝國實力多強,他依舊躲不過生命法則一樣,反而那些遊歷世界,滿願還願之輩得以超脫五行之中,可惜後人修者大多被力量迷惑,最終倒在天劫之下,要知道本源無親,沒有大德大願,豈會容你偷渡?願力無芬善惡,只要所行符合許願之人的靈魂本意,但是一般來說邪惡行為造成的惡業極大,極可能入不敷出,所以無論佛道都提倡善行,畢竟本源唯一的參考只是靈魂,完成一願卻終止數人前行之路,著願業也就有得考慮了。

仔細想來,華夏的神道就是走的這種願力之路,故而華夏神道諸神神通並不強大(相對於其他文明神祗),畢竟天庭庇護之下,他們完全可以一心一意的走這條道下去,但是在此世界卻不行,力量畢竟是力量,本質再強也只意味著你的未來,在當前你依舊岌岌可危,一旦身隕,什麼樣輝煌的未來都完了,因此此世界的神祗最終有意無意之中都選擇信仰之道。信仰之中確實也有無窮願力,但是更多的卻是信徒單方面付出的因果,這無窮願力就成了還債的資本,於神祗來說毫無所得,久而久之自然也就無所謂了。難怪,華夏大地濟公可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放蕩不羈,依舊獲得佛門的修行指引,要是在這個世界唯一的下場恐怕就是成為背信者了,所求不同,結果殊異啊。

念及於此,魏曦突然又想到了那個不是來他神國玩玩的耶各了,在本世界的神話中遠古諸神都是不怎麼在意信仰的,據說後來愛歐憐憫世人才將信仰與神格掛鉤,對此耶各嗤之以鼻,這是赤裸裸的撒謊,耶各可是與愛歐同時代的存在啊,自然知道命運泥板也就是一件超神器而已,還沒有制定本源規則的能力。不得不說,經驗確實是一筆財富,哪怕是人家的,在魏曦看來耶各後來的行為其實正是表明他或多或少知道了一些古神的經(精彩全本百度搜尋:炫書)歷,否則誰能夠願意輕易拋開一切來?宿命論、隆重的葬禮、墳墓的守衛,這些神職無疑是死亡之下能夠極大的獲得願力的神職,也正是本質的提升才使得耶各可以輕易的將希瑞克掀下神座,恐怕獲得獲得極大功德願力,連愛歐都不敢吱聲。他之所以退讓,這恐怕也與克藍沃極得死亡世界歡心以及從本源中獲得巨大功德有關?

神道,全憑自己,一言一行自有因果,魏曦明悟於此,強求信徒信仰固然能夠短時間獲得大力,卻也承擔著無數因果,這一得一失,就看各自觀點了,神道的之要,只在功德啊!

第三十五章 調整

信仰只可引導不可強求……魏曦悟得神道之要,那麼教義自然就要調整了,一道道神諭就下達到自己在諸位面的代言人那裡。在整個多次元宇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