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為烏丸大單于,其餘諸王如烏延、蘇僕延、難樓等都封單于,並賜印綬。以至於官渡之戰後,袁氏兄弟被曹操逐出河北,竟相投奔蹋頓,而蹋頓也借為袁氏復仇的名義。抄掠幽、並二州,擄掠漢民達十萬戶之多。當初為避中原戰亂而逃到劉虞治下的近百萬青、徐諸州的黎民百姓,盡陷於烏丸人之手……
袁紹之所以如此不遺餘力交好烏丸人,原因非常簡單:一、烏丸人是公孫瓚的死敵。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二、烏丸人所據之地,就在公孫瓚的後方。從遼西到漠北,幾乎全線與幽州接壤。從地圖上可看得清清楚楚,冀州與遼西、漠北,對幽州形成一個嚴絲合縫的夾擊之勢。就算公孫瓚再強再狠。若被這樣南北合擊,也是難逃敗亡之局。
而事實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孫瓚面臨的局面更為兇險,他將面臨的是三面合圍:南面袁紹、北面烏丸、西面劉虞,而東面,則是大海……這樣一個必死之局,就算把曹操扔進來,結局也好不到哪去。而這樣一個局面,正是袁紹集團精心策劃的結果,堪稱袁氏版的“三國殺”。若非劉虞自己作死,提前破局,公孫瓚絕對撐不到那麼久。
馬悍,正是這必殺之局中堪稱意外之喜的一顆棋子。
不過,正所謂世事如局,不到最後時刻,誰是誰的棋子,又有誰能說得準呢?
……
七月十九,馬悍應邀前往下曲陽。他只帶了管亥、夏侯蘭及二十狼牙飛騎。九門由太史慈坐鎮,趙雲則率百騎阻擊真定張燕所派遣的哨騎。張燕雖有數萬步騎,但在下曲陽袁軍的制肘之下,根本不敢向九門發動大規模進攻,否則一旦被袁軍抄後路,必定死得很難看。張燕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派出幾百人的小股兵力前往試探,看能不能奪回九門。結果前後派出四、五撥,加起來超過二千人馬,盡成肉包子。
馬悍今日的裝束略奇怪,頂盔披甲,一副行將出戰的模樣。夏侯蘭追隨馬悍出生入死好幾輪,已經完成折服,雖未最後定論,但已以下屬自居了,見狀小心提醒馬悍一下,最好是穿禮服拜見,至不濟也應穿常服,如此一身戎裝,只怕會令人鄙夷與小覷。
馬悍卻笑道:“旁人是否會小覷我是不知,但袁公知我是何等人,絕不會存此念想。”
二十餘騎在袁紹派出的接引使者引領下,穿過袁軍外放三十里的重重巡哨,進入下曲陽。馬悍騎的是一匹奪自屠各胡的幷州馬,頗為雄健,為避免刺激袁紹,節外生枝,白馬銀箭肯定是不能騎去的。
拜見車騎將軍、冀州牧、祁鄉侯袁紹,自然不能空手,馬悍的禮物是上好幷州軍馬二十匹,屠各、烏丸俘虜百人,還有匈奴左賢王的遺失的印綬。馬悍攻取九門,獲得數百匹幷州馬,除了用於贈送甄氏三十匹,及袁紹二十匹之外,其餘盡數自收之。至於俘虜,更達千人之多,這些人,無論漢胡,都是要押回遼西的,當奴隸贖罪吧。
下曲陽官寺大堂前,謀士齊聚,武將雲集,在一雙雙咄咄逼人的雪亮目光下,一身甲冑的馬悍,攜管亥與夏侯蘭登堂晉見。
管亥與夏侯蘭齊齊跪見,但馬悍卻只是躬身致禮:“遼東郡騎都尉、領遼西白狼城守馬悍,見過袁公。末將甲冑在身,恕不能行大禮。”
這一下,夏侯蘭終於明白馬悍一身“隆而重之”的裝束是什麼意思了,也不知應贊馬悍聰明,還是對其桀驁搖頭。
甲冑不拜,盡人皆知,別說袁紹一個冀州牧,就算是皇帝,也同等處理。馬悍這一手,不要說是袁紹及其手下謀士,就算是那些糾糾武將,也都看出來了,這傢伙是成心的。
袁紹倒不在意這些小節,時隔近年,再見這個曾給予自己極大羞辱的人,說他無動於衷,從容自若,那是假牙。但做為天下有數的梟雄,袁紹的城府絕對是有的,他只是對這個一身戎裝、桀驁不訓的年輕人點點頭,面露微笑:“遼東郡騎都尉,呵呵,何如冀州騎都尉乎?”
謀士武將們俱暗暗納罕,此人如此桀驁,主公非但不惱,反而以重職拉攏,著實少見啊。
“謝袁公器重,悍受之有愧。”馬悍平身而視,實話實說。
聽聞此言,袁紹心底那根刺被狠狠撩撥了一下,縱使他再有雅量,臉上的笑容也僵住,眼角不停抽搐,握劍柄的手背青筋畢露。
田豐急忙救場,隨意逮一個理由扭轉話題:“馬都尉,你有甲冑在身,不拜倒也罷了,卻實不宜如此瞠目使君,端是無禮。”
馬悍當然也不想激怒袁紹,他是來這裡交好的而不是結仇的,當下致禮道:“遼西邊鄙,某也是粗鄙之輩,有失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