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樞密院,參諮軍國謀略的總章參事府,使兵部以專管理之權,以初步實現了部分戰略決策、具體指揮、日常管理、具體領兵統帶的人事四分之治。
在司農寺下建立類似獨立審計制度的稽核局,專選了精於工算帳目的明算科輔臣;還有類似官債、兌票行的錢物局,整理貨幣的鑄印局,統一稅制的三司使等等。雖然大部分因為認為因素,或名存實亡或變味,但是總算開了個頭。
因此,新朝最大特色是繼續延續乾元朝的善政,將一些以為各種因素和傳統阻力,本已經停滯或則荒廢的底下,重新推動起來,推及到地方上的一大重大變化,就是今後各道差遣官,州上從四品以上正官,必須例行上奏的制度。
作為職務的一部分,他們對地方風物,民情民生,官吏治下等情形,定期做出彙報,直接進達中書省,這樣一來擴大了進奏言事的範圍,中書省不但工作量一下誇大了許多,連皇帝日常批閱也多了許多的內容。
當然了,皇帝不可能讓自己被累死,於是不可避免,起用學士輔政和見習行走制度,原本閒投散置的秘書省,作為於內官的殿中省相互制約的力量,作用也被大大加強。
除了傳統的北門學士擴編外,還引入翰林院、宏文館、麗正院等皇家附屬機構的儲備人才,作為學士們的行走見習,以協助宰相、宰輔、舍人、學士們處理這海量的資訊,從中層層剔除大部分沒有特殊價值,分流到各省部寺監,只有其中被認為最重要的,才會被歸於皇帝決策。
當然,為了避免某個人或者某些人聯合起來,矇蔽上聽,又採用了備選抽籤制度。
就是提供數倍用於輔政的候選人員,然後每月由皇帝隨機抽出輔政和行走的具體人選,然後由他們按日輪值處理例行的上奏,這樣他們不能確保輪到自己負責的部分,就一定是某些私心可以針對的內容,雖然有些兒戲的味道,但卻確保了在一般情況下,任何試圖把持或者壟斷皇帝身邊言路的人,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畢竟,要完整的收買或者控制奏進內官和北們學士這兩大團體,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其中一個出現紕漏,都可能讓事情無法隱瞞,欺上瞞下的代價也大的難以承受。
第四百四十四章 責檢與反思
第四百四十四章責檢與反思
“樞密大人,您怎麼親自來的……”
“你媽這些狗才,還不起來,樞密大人……”
殷切的招呼聲和罵罵咧咧的叫喊聲中
一群軍將,如臨大敵的簇擁著我,走進關押俘虜的臨時營地中,正是一天兩次用餐的時間,空氣中飄散著烹煮的香味。
民夫是大盆裝的烤土豆,配菜是醬豆泥,管夠管添。士兵們則除了麥飯,還有肉皮炒幹豆角和煎鹹魚兩個葷菜,士官有罐頭醃肉煮豆腐,軍官們則多個滷煮雜碎,湯主要主要是肺片和腸頭做的滋味湯。
“瓜葛沓子,叫你們敢打莊上的主意,吃吃,撐死你個瓜娃子……”
不是還有類似的抱怨聲傳來。
“就是他們麼……”
我看著滿眼席地而坐,埋頭狼吞虎嚥的俘虜,心中多少有些驚訝,那些人是怎麼找到這麼多活寶的,所謂的南衙五府三衛,由宰相直接過問和監管,長安城中規模最大的一隻武裝力量,怎麼多半是這種面黃肌瘦的貨色。與其說是軍隊,不如說是一群饑民。
“這些就是把我逼的一度狼狽不堪的那些叛軍……”
或者說,
這也是傳統軍隊的另一大弊端,一旦失去了主心骨和精神支柱,就很難維持軍人的榮譽與尊嚴,許多人被宣佈為叛逆之後,表現出來的絕望和自暴自棄,讓人指和咂舌。
同樣的問題也多少出現在。龍武軍中,但是由於士兵受教育的層面廣泛一些,還不是那麼嚴重,相比龍武軍的問題,那些曾經出身河西、朔方的外軍就更加嚴重了,這些在定難平叛中戰功赫赫的勁旅,墮落敗壞的度,簡直令人指。
包括關內道,隴右道在內,除了本。將的親兵營團,幾乎沒有編制是不吃空餉的,一些駐留地方計程車兵,很明顯的長期營養不良,身上的甲備兵器也配不全,因為都被主官以物耗為名,倒賣出去……一些部隊進京的過程中,就是一種抓丁充人頭的過程,
一些駐京部隊好一些,但是也。有半年多沒有檢點過了,名冊上的人事混亂,塗改的十分嚴重,大量地痞無賴浪蕩子弟,為了逃避龍武軍的清理,而花錢買了名額,躲進這些軍隊中。
“已經統計過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