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部分(2 / 4)

在使在朝的君主不能也不敢做虛君。否則勢必江山易主!

這樣,在中國的政治文化傳統中。君主就僅僅是絕對權力的代名詞。利益最大化的代名詞,而缺乏宗教意義上的神聖性,君主的神聖性不是來自某種超越性的權威,而是來自絕對權力的支撐。所以在中國。君位就不是絕對不可動搖的“聖物”而是各路豪傑可以爭奪的物件。所謂“市井之間,人人可欲”。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貫穿著連綿不絕的君個之爭,血雨腥風的宮廷內鬥、盈屍遍野的王朝更迭戰爭,無不是圍繞著奪取皇權而展開的。而在其它成功實行了“君主立憲”國家的歷史上就鮮見如此頻繁如此慘烈的君權之爭,原因就在於其君主既不是靠暴力、陰謀奪得江山,也基本上就不擁有絕對的**權中國,不但政治精英們不認為奪權行為是褻瀆神聖,而且社會公眾居然也預設了這種“打江山者坐江山”的遊戲規則。這就不難理解何以中國民間流行“皇帝輪流做,明天到我家。的誘語。無論在哪個君主立憲國家,人們都不可能聽到類似的民間說法。

題目有點大了

不過,收藏推茬訂閱點選月票還是要要的哦)

(八百四十二)教育興國

日為絕對的權力不僅絕對地使人**。同時也絕對地蛻生,權者(君主)身上的神聖靈光,這大概是後者始料未及的。中國如此,歐洲也是如此。歐洲各國幾乎都有君主制的歷史傳統,但其中凡是有著君主**傳統的國家,最後都未能走上成功的君主立憲道路,如法國、德國、俄國等;相反,凡是成功實現了君主立憲的國家,其君主幾乎一無例外地都不具有強大的**統治的傳統,如英國、北歐諸國等。有著君主**傳統的民族在以立憲政治的模式建立現代民族國家的程序中。君主再也無法成為足以凝聚國民的有效的政治符號,無法充當民族國家的神聖象徵,毫無疑問這將使民族國家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政治合法性危機。但既然這種憲政國家已經無法繼續利用君主來充當政治合法性的象徵符號,那就只能直接以全民的意志為合法性基礎,所以,其立憲就只能是“民主共和”的立憲而非“君主“立憲!

中國的主流文化傳統一向具有很強烈的世俗色彩,雖然中國社會有多種宗教信仰存在,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的儒家學說也包含有一定的宗教神秘主義因素,但是總體看中國民族對待宗教的態度是務實的、實用性的,中國文化更注重的是世俗生活的秩序和價值,所謂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實質上是將“天合於人”而不是相反。這種世俗傾向在社會生活中自有其積極意義,可以避免像某些民族那樣陷入宗教迷狂之中不能自拔。但是,這種世俗傾向的文化傳統卻給政治統治的合法性依據出了一道難題。儒家的天命論雖然賦予君主某種神聖色彩,但同時卻始終未能形成儀式化的或宗教性的最高權力產生程式,只能聽任各路豪傑以暴力、陰謀奪權打江山。自從秦漢以來逐漸形成一個傳統,君主透過暴力奪權上臺之後,再利用天命論給自己製造統治合法性,這樣。君主的神聖性就完全來自統治者的自我論證。這種神聖性是由世俗權力支撐、構建出來的,因而註定是脆弱的,因為政治統治的有效合法性不可能來自統治者的自我宣傳,而只能來自社會公眾的認可。這種認可主要訴諸兩種方式:一種是民眾普遍尊奉、信仰的傳統習俗或宗教儀式,另一種則是民主的法理程式。君主制依靠的就是前一種合法性認定方式。然而,在高度世俗化的中國政治文化傳統中,世俗的君主並非來自宗教領袖,同時由秦皇漢武為表率的“打江山坐江山”的“叢林規則”也已徹底打破了遠古時期的“禪讓”接替傳統,使得這種和平的權力交接方式在中國傳統中早已不復存在。“成王敗寇”的遊戲規則與對絕對方制權力的追求緊密相連,最終徹底抹掉了中國君主身上的神聖光環。君主成為純粹世俗權力的化身。根本上就是一斤小“俗物”並無神性可言。在這樣的傳統裡,統治者的神聖性地位寸步離不開絕對的**權力的支撐,不掌實權的虛君不僅無法體現君主的神聖性而且簡直是不可思議,甚至根本無法存在,因為其君位必然要被別人篡奪。所以。中國的政治文化傳統根本不可能容納虛君,也根本產生不了虛君。這個區別決定了君主和立憲政治在中國不可能相容共存。

中國近現代的政治制度變革可以走向共和憲政,也可能走向某種形式的君主**、個人獨裁或者寡頭政治等等,但唯一不可能出現和存在的就是君主立憲。

歷史學家們指出,近代中國的君憲說論者曾幻想讓根本缺乏神性的君主來充當中國現代民族國家的政治符號和合法性象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