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部分(3 / 4)

小說:奮鬥在新明朝 作者:浪劍飛舟

,連個秋後待決的緩衝時間都沒剩多少,幾乎就是斬立決!

“既然戶部不知,那案犯丁某便是欺瞞朝廷”這句也讓很多人感到刺耳。而丁運使跪在殿門處,一時間面如死灰。身子搖搖晃晃。估計還要株連家人活受罪,這才是最慘的。

李佑繼續奏道:“但念及鹽課功績,以及先首輔文正公體面。可議功、議故、議貴。故請聖主施仁慈之心,免其全家禍事,只論罪一人。不必株連。伏惟聖裁。”

這比一開始曾提出的“男丁充軍戍邊,女眷入教坊司”可是厚道的多,在以株連寫進律法的時代裡,犯了大罪不連累家人,確實也是恩典了。

為了這個恩典,李大人居然連扶持幼主的已故老首輔都搬了出來,也虧他挖空心思能想得到,不愧是精研大明律的法律專家。

至此李大人在廷臣中的形象忽然有了一點轉變,雖然此人平時與政敵爭鬥時刻薄了點。不太與人為善的樣子,但在關鍵時刻似乎還是有底線啊。

其實很多人都想到了如何求情,無非就是這些要點。但一是有顧慮,二是說話順序不優先。

李佑卻借了主審奏報便利,最先說了出來,同時他與徐首輔、丁前運使都不和,替丁前運使求情不會被認為偏袒。沒有包庇的嫌疑。

至此李僉憲的奏報還沒有結束,“此案固然丁某罪大,但南京方面也甚為可疑,案犯丁某與楊某數次檢舉南京有司。雖有聖裁曰另遣欽差去南京查問,不歸作一案。但臣以為在南京方面查問明白之前。丁某不可處刑。”

又扯到南京,關於此事得到過無數叮囑的景和天子失言道:“為何?”

“若南京查有所獲。丁某須作人證對照,若丁某伏法,便死無對證!故丁某暫不可處刑,須得等到南京定案為止!”

若不是害怕君前失儀,許多人都想要喝彩一聲“好”!

好在哪裡?一是拖延了行刑時間,避免了斬立決,有拖延就有變化,有拖延就有機會。例如萬一期間皇后生了個小太子要大赦…

二是將丁運使的命和南京方面綁在一起了。皇家要輕放南京方面,那是瞎子也看得出來的,但斷然沒有最後南京方面勳貴和太監輕拿輕放,丁運使卻砍了腦袋的道理。

若是“查不出”南京方面的問題,丁運使就可以順勢拘押不動,若查出了問題,就要分擔丁運使的罪責,丁運使或許還可以改判。

想到這些不難,但能在幾個呼吸時間內,迅速想到這些關鍵要點,真是人才啊。

犯了大罪的丁運使該不該死先不提,但人人都知道那丁運使與李大人不和,在揚州也沒少鬧過,而且李大人平常看起來也不算什麼厚道人物。結果在這個時候,反倒是李大人古道熱腸,絞盡腦汁的出力去救丁運使老命。

而某尚書平時以大度示人,丁運使也勉強算他同黨之人,但與李佑卻形成了強烈對比。

如果沒這個對比,眾人或許可以理解他的為難,但有了李佑的對比,十分顯出他自私涼薄來,有點讓人不齒。

被李佑當做活生生反面例子的晏尚書臉色難看,心底越來越沉。

被李佑坑害入獄、身陷囹圄的丁運使看到在殿中為自己竭盡全力、奔走請命的李佑,頓生精神錯亂之感,這個世界當真是荒謬絕倫…

丁大人大徹大悟的想道,若今次僥倖不死,還是出家算了。

四百九十一章 操縱內閣更替的大能…

~…~文華殿大學士袁閣老深深的迷惑了。李佑今天的目的到底是挑撥徐彭二閣老關係呢,還是打擊晏尚書入閣希望?亦或是故意藉機來賣弄自己厚道內涵,營造出外表冷酷無情、內心宅心仁厚新形象?

大概是一箭三雕罷…過了今天,李佑在朝臣心中的人品指數只怕要暴漲。

今日之前,入閣大熱門晏尚書幾無對手,連袁閣老考慮的都只是如何成為次輔,對於阻止晏尚書入閣沒有什麼主意。

結果同樣的事情在李佑手裡,簡直如同摧枯拉朽,幾個回合下來,晏尚書的強大根基崩潰分裂,在廷臣中的人氣也已降到最低點。

不同等到廷推結果,袁閣老就可以斷定,晏尚書這次沒戲了!

景和天子穩居寶座,聽李僉憲向自己進辜完畢,本想說幾句什麼,但卻發現說無可說。

在方才的審案過程中,這李佑從律法到人情,起起伏伏的幾乎將所有道理都窮盡了,比他所能想到的更透徹,比他想到的更深刻,他還能再說些什麼?也只能點頭說:“准奏!”

李佑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