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所以要讓他們刀箭時刻在身有機會就練。他們都是朕的貼身禁衛朕相信他們對朕的忠心。至於失手,朕以前在沙場上親冒矢石都沒安然無恙何況現在只是訓練。那些禁衛聽到李世民所言感動了流下淚水紛紛表示誓死護衛陛下不負陛下的一片苦心。房玄齡等人見狀也不好再勸諫只得任由李世民折騰。
第五件是放宮女出宮。由於連年征戰中原人口劇減。這其中有內戰的因素也有突厥等異族侵略掠奪的因素。為了要回被突厥人掠去的漢人李世民拒絕了突厥人用來交換錢糧的戰馬。不過即便突厥人放回連年掠走的漢人,人口增加依然不多。李世民經過認真考慮決定減少宮內的用度,特別是宮女的數量。李淵當年進入長安時宮內的人數不過數百人,到武德四年也不過三千多人,到武德九年宮內的人數已經達到了近兩萬人其中大多數是宮女。李世民於是讓長孫皇后遴選宮女,將那些願意離開或家中有父老需要照顧的宮女一律賜予財帛著有司送回原籍。這個有司其中就包括駕部。因為宮女遣送必須透過驛站,身為主管驛傳事務的駕部郎中,李潛自然的操心費力安排此事。
在操心這些事的同時,李潛還想到了太上皇賜給的雲薇。他特意將叮囑麥紫瀾與雲薇談談。若雲薇願意回家他絕不阻攔。不久麥紫瀾告訴他,雲薇說她的家人早已不在人世,她一個弱女子孤苦伶仃能去哪裡?李潛聽了只得作罷。
第六件是修訂貞觀律。按照李世民的觀點律法越簡單越好。比如劉邦的約法三章,雖然簡單卻深受百姓的擁戴。秦朝律法嚴苛細節過於繁瑣以至於百姓茫然無措心生厭惡。武德律(武德初年由裴寂、劉文靜在隋律的基礎上修訂,於武德七年施行)雖然比隋律簡略了許多,但仍然有許多條文有重複而且也比較繁瑣需要重新修訂。這件事引起了武德重臣的極力反對。
這也難怪,律法乃是王朝的根本,而且一旦參與修訂律法其人必然名垂青史。所以能夠參與修訂律法乃是朝臣身份地位的象徵,是他們一輩子的追求。武德律是裴寂和劉文靜修訂的,雖然劉文靜後來被李淵拋棄被裴寂落井下石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但在武德初年他的確是朝中唯一能與裴寂相提並論的重臣,後世史冊中也留下了劉文靜的大名。
另外廢棄武德律隱含的意味便是李世民要拋棄武德年間的施政方針,進而拋棄那些武德舊臣。眼看著要被邊緣化甚至被新王朝拋棄,以裴寂為代表的武德舊臣怎能甘心?他們以武德律剛剛施行不久而且沒有明顯的疏漏和錯誤沒有必要費時費力重新修訂為由反對修訂律法。然而李世民鐵了心要拋棄這些處處掣肘的老傢伙,以武德律存在重複和條文繁瑣的弊端為由堅決要修訂貞觀律。而且將修訂律法的任務交給了吏部尚書長孫無忌、中書令房玄齡和大理寺少卿戴胄。其中長孫無忌負總責,房玄齡、戴胄協助。
李潛與麥紫瀾閒聊時曾談到過李世民的這個安排。麥紫瀾以此為例向李潛深入淺出的剖析了一番李世民這樣做的用意。麥紫瀾首先告訴李潛李世民此舉分明是在為提拔長孫無忌做鋪墊。其理由是:
修律乃是國家大事應有一個地位較高的官員牽頭負責。修律還要考慮到三省六部的職能(尚書省包括六部在內負責執行詔令,中書省負責起草詔令,門下省負責稽核批駁詔令)應將三省的相關部門的頭頭納入其中。其中門下省可不必直接參與修律,待制定出律法初稿時交給門下省稽核。門下省若有不同意見可直接駁回。
按照朝廷的官職來講以三公三孤為最尊。只是這些乃是榮譽職銜地位雖然尊崇但並不負責具體事務(不過也有例外比如李世民,他在武德年間曾做過司徒,但因他兼了許多職務實權極大)。武德九年裴寂被冊拜為司空,因他在朝中有不少親信所以他說的話還很有分量。裴寂此前修訂過武德律且是武德舊臣之首,李世民當然不可能把修訂貞觀律的殊榮再給他。
除了三公三孤外文武百官以三省的長官為首。其中尚書省的長官為尚書令,因李世民擔任過此職,他登基後別人因為忌諱不能再任此職所以就空置了。尚書令的兩個助手左右僕射便成了尚書省的正副職。現在的左僕射為蕭瑀右僕射為封德彝。這兩人皆是武德舊臣,只是蕭瑀和封德彝與李世民早在武德年間走的就比較近(至少李世民是這樣以為的,因為他是在封德彝死後才知道當時他曾建議李淵殺掉自己),所以李世民對他們並不像對裴寂那般想將他們馬上踢出朝堂,但也不會將修訂律法的榮譽給他們。而他們也心知肚明自己的處境不會出來唱反調。
中書省的長官中書令現由房玄齡擔任。他就不用多說了,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