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1 / 4)

小說:炮火1906 作者:大熱

不僅是東北腹地缺少兵力駐守,就連吳祿貞的庫倫集團軍也是壓力巨大,十萬哥薩克揮舞著馬刀,齊頭並進,唐努烏梁海地區形勢很不樂觀。

除了要分兵防守住哥薩克的突擊,還要應付俄軍主力,之前攻了出去,建立了一條相對有利的防守陣型,但是俄軍兵力佔了優勢,使得在各方面的進攻上頭都遊刃有餘。

讓吳祿貞驚喜的是,唐努烏梁海的蒙古騎兵們迅速的成長了起來,全民皆兵。

只是一句口號,保衛家園,整個外蒙古地區,從唐努烏梁海到庫倫,實現了真正的全民皆兵。

錫良作為蒙古人,得到了哲布尊丹巴的支援後,以自身的威望,以及妥善的政策安穩了人心,讓蒙古人看到了安居樂業的希望,好不容易有了希望,怎能容許俄軍破壞?

更何況,俄軍入境後,哥薩克的兇殘殺戮也激起了蒙古人民的一致同仇敵愾。

錫良與蒙古人約法三章,不開墾土地,不過度放牧,不更改蒙古人的宗教信仰,內外蒙總督府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保留自治權,以及內外蒙總督府隨後頒佈的一系列民政措施,以及對蒙古地方經濟的扶持與幫助,都讓蒙古人徹底的產生了歸屬感。

錫良親自動員蒙古騎兵,起到了巨大的效果。

在一個個的部族的棲息之地,錫良只是讓人扛起一面面的五色旗,便吸引了無數蒙古人站到了五色旗下。

“我們蒙古人是馬背上的民族,祖先曾經用馬刀建立過輝煌的歷史,而現在,局勢需要我們重新揮舞起馬刀,痛擊侵略者。兒郎們,可有膽子跟隨衝鋒,將任何敵人淹沒在我們的馬蹄之下。長生天在上,勇武者將得到祖先英靈的眷顧。”

錫良讓親衛騎兵們拔出馬刀,對天呼喝,縱馬賓士,彷彿回到了那個騎兵天下無敵的年代。

無比的振奮人心,許多蒙古青年握緊了拳頭,他們發誓要用馬刀,尋回祖先遺失已久的榮耀。

北京政府出版的一本書,名叫《東歸英雄傳》,許多部落都得到了蒙語版,奉若至寶。

土爾扈特部落是蒙古族的一部分,他們自古就生息在貝加爾湖一帶,雖然這些東歸英雄的後人都生活在新疆北疆一帶,但是從唐努烏梁海到庫倫的蒙古人,無不以這些東歸英雄為榮,他們都是蒙古人的子孫。

土爾扈特人浴血奮戰,歷時近半年,行程上萬裡。他們戰勝了沙俄、哥薩克和哈薩克等軍隊不斷的圍追堵截,戰勝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承受了極大的民族犧牲,終於實現了東歸壯舉。根據清宮檔案《滿文錄副奏摺》的記載,離開伏爾加草原的十七萬土爾扈特人,經過一路的惡戰,加上疾病和飢餓的困擾,“其至伊犁者,僅以半計”。就是說,約有八、九萬人犧牲了生命。~~~~!~!

第三百五十二章 唐努烏梁海騎兵

《東歸英雄傳》這本書據說還要拍成電影,其中許多故事都在蒙古人民之中廣為流傳,新一屆的政府沒有遺忘這些東歸英雄,沒有嫌棄這些少數民族兒女。

“土爾扈特人民對祖國深厚的感情,對中華民族代代相延的向心力,使土爾扈特人民創造了橫跨浩瀚草原的傳奇壯舉,土爾扈特人民愛國主義的行動表明,中華民族熱愛祖國之情,是什麼力量也阻擋不了的。我們蒙古族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有義務也有能力承擔起保衛祖國的重任,兒郎們,拿起馬刀來,殺敵。”

錫良的身體這兩年好了許多,尤其是出任內外蒙總督之後,幾乎一直都在致力於安撫蒙古人民,反而讓他因為在草原上馳騁,看著同族人民的生活有所改善,而身體越發壯實起來。

他拔出馬刀,狠狠的下劈,鬚髮皆白的他彷彿一位老年英雄,時刻準備奔赴沙場,親手殺敵。

錫良清楚的知道,五十萬俄軍可不是鬧著玩的,十萬哥薩克同樣如此,俄國國內的動員還在進行意味著還有更多的俄軍將會進入東方作戰。

蒙古人不能拖後腿,不能讓本來就兵力單薄的庫倫集團軍分兵,唯有讓蒙古人全民皆兵,才能夠打擊侵略者,為保衛祖國的疆域獻出力量。

錫良並不怪李安生將中國拖入了戰爭,俄國一直想要吞併蒙古,李安生只是先發制人而已。

蒙古人民想要獲得新生,就必須要脫離沙俄的掌控,土爾扈特人已經用東歸壯烈之舉證明了一點,那就是蒙古人永遠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永遠都只能依靠中華民族這棵大樹。

都是中華兒女,炎黃子孫,同樣要為了國家民族而戰。

錫良就這麼的一個個的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