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線,俄軍處於被動防禦,只能固守兩大要塞,而在西線,俄軍除了威脅恰克圖,還在試圖重新打通與赤塔的聯絡。
而接下來的戰役,都將圍繞這兩個戰略目標而打。
中**隊也有收縮的跡象,傾向於在恰克圖前沿打防禦戰,在烏蘭烏德與赤塔之間構建堅固防線的打算。
收縮兵力的中**隊將會更加的難啃,這一點日林斯基很清楚,而接下來的戰事也將越來越艱難。
從歐俄到伊爾庫茲克的運輸,需要三個多星期的時間,在運輸能力無法大規模改進的情況下,別說打大型戰役,就是要保證這麼多人存活下去,都是個問題。~~~~!~!
第三百六十九章 以打促談
如果將目前東北軍中軍屬火炮、集團軍屬重炮以及教導師的各種火炮算上,整個參戰的東北軍在前線擁有的火炮數量超過了三千門。
而如此多的火炮,所帶來的炮彈補給壓力,可不是一點半點。
全國所有的兵工廠都日夜趕工,並且還不斷的擴張產能,仍然無法滿足前線所需。
為了等待從德國與美國購買的35萬發炮彈運回國內,李安生下令東線相持,西線收縮。
之前已經逐步的向德國與美國進口了大批的炮彈,比如德國在青島要塞儲存的能夠用於東北軍各種火炮所用的炮彈,已經給搬了個空。
美國也從菲律賓等地緊急的調集了數量並不多的炮彈,列強在中國各家洋行的倉庫裡頭也都搬了空。
包括吳祿貞等人都沒有想到,前線對炮彈的消耗會如此激烈。
東北的幾家兵工廠永遠處於滿負荷狀態,即便如此,還是無法制造出足夠的炮彈來。
對於重炮的製造,兵工廠也是重中之重,摧毀剩餘的幾座要塞,沒有重炮可是萬萬不能的。
這個時候,德國的援助所帶來的好處,就突顯了出來。
而東北資源的豐富,也使得兵工廠生產的效率也高了不少。
這邊俄軍是因為糧食等物資的缺乏,而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會戰,而中**隊則是缺乏大量的炮彈,雙方也都有些筋疲力盡,於是,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形下,雙方居然有默契的進行了休整。
只要中**隊不發動對赤塔要塞的大規模攻勢,俄軍就不會重兵出擊恰克圖,這是大家的底線。
喘口氣,接著再戰,雙方都在等待著,重新蓄滿力量的那一刻。
日林斯基除了敦促聖彼得堡儘快的運送大批物資到伊爾庫茲克,還希望進行進一步的動員,是全國大動員,戰爭進行到這個份上,也只能勉為其難的進行下去,真的像是硬著頭皮一樣。
而與此同時,各國都在討論著,有沒有促成中俄停戰談判的可能。
戰爭打到這個地步,英法等國都認為,俄國已經傷了元氣,甚至對國家的損害程度已經超過了日俄戰爭,要是戰爭再進行下去,對於沙皇的統治來說,將會很危險。
他們也希望俄軍繼續戰鬥,將窮兵黷武不顧一切發展軍事工業的東北給拖垮,但是,這似乎有些不現實。俄國堅持不住了。
美國也加入了進來,一個藉助戰爭走向窮兵黷武的東北,是他們不願意見到的,一個衰弱的俄國也並不切合實際。
美國既害怕東北就此崛起,也害怕俄國在東北的勢力衰落之後,會讓日本佔了便宜。
他們巴不得日本加入戰爭,跟中國好好的打上一場,最好都虛弱下來,那麼美國的金元與大棒就能齊齊揮下。
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態度很堅決,那就是與中國和談,等於遭受恥辱,絕對不會加入談判。
甚至,他固執的認為,俄國境內的革命黨人如此活躍,都是因為中國在背地裡提供資金與幫助。
的確,貴族與軍官們的調查沒錯,列寧與托洛茨基等人的活躍,到處製造騷亂,都是由中國提供的資金。
當初列寧等人不想為中國人所利用,不想做出背叛祖國的行為,而來自中國的特工同樣向列寧敘說了這樣一句話:身為韃靼人(列寧母系是蒙古人),推翻號稱民族監獄的羅曼諾夫王朝才是最大的愛國。
這句話是日本打贏日俄戰爭的最大功臣明石元二郎說的,這傢伙是日本陸軍大將,天才的特工王者,日俄戰爭期間資助發動俄國1905年革命,把俄國腹地鬧的天翻地覆,被稱為一人可抵十個師團的人物。
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也說,“明石元二郎一人、其成果超越日本滿州20萬大軍。日本史學家說:“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