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部分(3 / 4)

小說:清山變 作者:津鴻一瞥

到外國,與蠻夷之族共存,又能夠學到什麼治國之法了?況且說,西洋所有,不過技巧之術,從來非天朝大國所尚,如今捨本逐末的就於外國,真正是清流之恥應該立刻將曾國藩罷去一切官職,交又似議罪。

這件事鬧得很大,最後還是載瀅主動出面請旨,希望皇帝允許,自己作為赴海外留學生員中的一員,負笈域外,以求更增廣見聞,日後回國報效。

兒子的主動出面,令皇帝大喜過望,當下力排眾議,降旨選派二阿哥載瀅為第一批國派出國留學生員中的一員,負笈美國,做為期四年的學習。

佳貴妃大驚,不顧儀體的以後宮之身問政,請求皇帝免去兒子出國留學之行,“皇上,您有那麼多子嗣,奴才卻只有瀅兒這一個成長起來的孩子,……”

“你這叫什麼話?瀅兒難道不是朕的孩子嗎?你關心兒子,朕就不關心嗎?讓他到國外去學習,根本也不是什麼危險之事——朕可告訴你,你少聽下面的那些混賬東西滿口噴蛆,說美國是蠻荒煙瘴之地,孩子到那裡九死一生的屁話那都是不明真相,胡亂言說的。”

“但,皇上,瀅兒年紀還小,能否等上幾年,哪怕等到下一次,或者再下一次派員出國留學之時,再讓孩子一同前往呢?”

“他今年都十七歲了,還算很小嗎?”皇帝嘆息著,親自過去把佳貴妃扶起來,低聲對她說道,“妞妞,你還記得當年嗎?朕和你說過,瀅兒這個孩子,是有大出息的。但正因為如此,朕才一定要讓他好好領受一番生活磨礪,日後才好為國出力呢”

佳貴妃哭成一團,分辨不清丈夫話中之意,但也不敢抗旨,嗚咽哭泣了半晌,這才躬身退去了。

選派出國留學生員之事就此落定,最後選定了載瀅、詹天佑、蔡紹基、唐紹儀、祈祖彝、朱寶奎、梁敦彥等四十三名生員,乘坐美國商船,漂洋過海,到達美國。

這件事過去之後,皇帝有時候想起遠在異國的兒子,心中又是思念,又覺得驕傲,又覺得清流之輩,實在是討厭一群食古不化的蠢貨再等上幾天,若是朝臣之中這種南北對峙的局面兀自不能得到緩解的話,自己就要認真而徹底的解決一番了

九月十四日,皇帝乘定遠號鐵甲艦從旅順口出發南下,巡視山東威海。臨行之前,皇帝特別降旨,宣召各國駐華公使、代辦、參贊等到行轅陛見——這是在出發之前就已經命總署衙門通傳過的,其中有英國駐華公使華爾琛、俄國公使拉德仁、美國公使田貝、法國公使愷自爾、荷蘭公使萊因、法國公使威利用凡,合計六國。

皇帝本來想在北京召見,但為行禮約束等因,禮部吵得一塌糊塗,都以為雖然咸豐七年之後,皇帝和英法兩國簽署的《北京條約》中有今後外國公使因故覲見中國皇帝,一概行以平等之禮,但世易時移,如今的中國,再不是道光中葉那般的任人欺凌之邦,正好相反,到咸豐十九年,大清之國勢強盛,已經遠超列夷,故而這等行禮如儀的論點,重又現於朝野。

外國人自然不同意,雙方爭論不休,最後皇帝只能拍板,既然在北京見面有諸多障礙,不如改為在旅順口外的行轅之中吧,那裡地處偏遠,而且又是行在,不必講求過多禮法,這一次,雙方都接受了。

見面之時,各國公使行五鞠躬禮,禮畢起身,皇帝高坐位上,微笑著點點頭,“朕還記得,當年第一次和英國來華使者文翰爵士見面的時候,是在圓明園中。一晃已經十餘年時間了。”他笑著望向英國公使華爾琛,“貴使,文翰勳爵如今可還好嗎?”

“多謝中國大皇帝陛下的垂問,勳爵先生如今已經退休在家。鄙人履任中華之前,曾經到勳爵閣下府上拜望。勳爵先生對我說,他很懷念和中國大皇帝陛下的一場會晤,並以英國女皇陛下的子民中唯一一個可以得到中國皇帝陛下的接見者為榮幸。”

說著話,華爾琛躬身起立,端起桌上的酒杯,“今日我能夠得到皇帝陛下的接見,榮幸之外,更是和所有西洋之國同僚一起,深感快樂之至。今各國與中華敦睦之時,各國國家簡派大臣等來華,正欲講求睦誼。趁今日盛會,將來和好愈敦。並預祝中國皇帝萬壽無疆,國泰民安。”

皇帝擺手一笑,請眾人重又歸座,“朕今天招你們過來,不做應酬之餘。貴我之國,相隔萬里,言語不通,風情各異,但從各國與我大清通商以來,交好既久,風氣日開。我大清是大國,你們所處的是小國。但不論大小各異,國與國之間的交往,總要以誠之一字,奉為辦事圭臬。大國無侵佔小國之事,小國無干犯大國之端,彼此永息干戈,共敦和好,方是處事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