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145節江寧辦差(2)
曹德政自問自己以一介布衣,蒙皇上召見,言語之間皇上天語有加,他雖出身草莽,也知道知恩圖報的道理,這一次成立新衙門,倒給他看到一條報國之門,於是主動到了江蘇府城,求見椿壽。
兩個人當年曾經見過一面,椿壽公務之餘,請到衙門中撥冗相見,問他來意,曹德政說,“小人知道朝廷修建鐵路,其中要用到無數民夫工役,小人想,旁的事情小的幫不上什麼忙,只有這民夫一事,小的在漕幫多年,人頭極熟,”
他還沒有說完,椿壽就明白了他的用意,“你是說,將那些漕幫中剩餘下來的丁眾收攏起來,加入營建工程之中?”
“正是此意,還請大人允准,給小的這份機會,上報皇上天恩。”
椿壽心中一動,對曹德政說:“曹老兄,你能夠有這份心,自然是極好,不過,漕幫丁眾人數眾多,收攏在一起為鐵路之事出力,非本官一人可以做主。這樣吧,容我幾日,待我如實奏明皇上,請了聖命之後,再做處置,你以為如何?”
“大人言重了,小人不敢當。”
椿壽的關於把漕幫剩餘部眾收集起來,讓他們加入到鐵路營建事務中去的摺子大獲皇帝的賞識,特別命兩江總督桂良下了一道旨意,命他和椿壽在省內全權處理此事,不但是本省的漕丁,臨近省份如河南、山東兩省的漕丁,若是有漕運改制之後失卻生活來源的,都可以加入進來。
旨意到省,給瞭如同曹德政之類的漕幫丁眾一線曙光,當年在水上討生活,辛苦固然,一家老小勉強果腹總還是可以的,誰知道咸豐元年起,驟然失去生活進項,無數漕丁淪為沒有了生活來源的普羅大眾,一開始還能夠靠幾兩積蓄和幫中、朝廷兩層發下的銀子度日,只是正如曹德政所說,一大家子人,人吃馬喂的,這幾兩銀子又濟得什麼?
這些人吃官家飯習慣了,讓他們田間勞作一來是不會,二來也不肯受那份勞累,勢窮力蹙,便有了鋌而走險的心思。便在這時,朝廷的旨意到了省裡,所有參與到鐵路營建之中的民夫,每日除了飯食之外,還有五錢三厘銀子的工錢。
於是,前來兩江參與營建的民夫絡繹不絕,弄得新成立的衙門整天忙個不休,所有來報名的民夫統統記下名字,然後發給三錢銀子的路費,打發他們各自回去,等待來年工程正式開始了,再行前來報道。
只是走上一趟,就有錢可拿,這樣的好事到何處去找?於是,越來越多江寧城中的百姓也來到衙門前報名,左右只是為了這幾錢銀子的利是,到最後,連桂良也覺得此事大為不妥:每天早上,募民司衙門門口都排起長長的人流,一萬人就是三千兩銀子,這樣下去,如何是個了局?
他把椿壽和靈桂找來詳細問了一遍,卻又無法可想,皇上的旨意寫得清楚明白,所有前來報名應徵者,一概登記姓名,發給路費,不許有人從中刁難,更不準有盤剝情事。
可是看看眼下的情況,再收攏一下已經登記的名字,人數早已經過了百萬,漕幫剩餘的丁眾絕對沒有這樣多,也就是說,其中大把填充名字的,都是虛報姓名、籍貫。錢是給這些人領走了,日後開工的時候若是沒有人來,如何向朝廷交代?
桂良無奈,只得給皇上上奏章,請示下一步的行止。皇帝也知道這件事是自己想左了,不過卻不能承認自己的錯誤,在奏摺中把桂良幾個罵了一通,說他們做事無能,上勞朕憂。實在令人失望至極
而解決的辦法是:暫時停止所有招募工作,同時發公文知會各省,再有漕幫丁眾意圖到省府來報名,先在當地漕幫領取了統一的憑證,證明自己確實是漕幫中人方可接受。
而其他的報名者,也要在本縣、鄉所屬各級衙門領到同樣的憑證,證明來人的籍貫、所住府縣,才予以收留,其他的空手而來的,一概拒之門外。
這樣的一條政令出臺,方始把這股遊民乘機撈錢的歪風剎住。饒是如此,事後統計一番,只是為這些人領去的銀子,就已經不下一萬三千兩之多了。
不過在正式動工之前,還有一些細節需要處置清楚,便是佔用耕地,毀壞、拆遷百姓民居,甚至墳塋之事。這件事在咸豐三年引起百姓很大的反彈,一直到年底,何汝霖、季芝昌兩位軍機大臣親自到省,在江寧城、上海府分別貼出告示,命屬下各縣中地保向百姓曉諭,說有京中奉了皇上旨意的軍機大臣親自到省,在府城和上海城中放告,為百姓宣講鐵路營建的種種有利於民之處,百姓有甚疑惑不解之處,都可以到軍機大臣駕前呈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