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銅獸首的時候,竟不得不引用當時義大利的鑄銅技術。
要知道,我國在秦代鑄造的一些青銅劍的劍身每面誤差竟不超過一根頭髮絲不僅至今仍然鋒利無比,甚至部分還具備了1937年才被德國人應用的鍍鉻技術(防鏽)。而防鏽這一點,劉謙透過親身體會已經證實了漢末還確實存在。
比如夏商兩個朝代,中國典籍上只是有記載而已,在殷墟沒有被髮掘之前,外國人甚至汙衊中國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兩個朝代,而一些中國學者就奉西方學者的理論為圭臬,認定中國歷史上就是不存在夏代和商代。
這也就是說,現實中沒有的東西就不等於我們的祖先沒有擁有過,不然治學嚴謹的祖先也不會無理取鬧把這些東西記載下來。因此,劉謙在見識了葛玄的木鳥後,也開始對祖先留下來的記載展開了反思。
還別說,劉謙苦思冥想一番後,最後還得出了一個不太成熟的想法,那就是隨著歷史的進展一些技術正在倒退或消退。其實劉謙不知道,歷史學家把這種現象稱作二次野蠻。
姑且把製作木偶的技術稱作機器人,那麼從文獻記載來看,西周時機器人制作技術非常高明,機器人在外觀上看和常人無異,根本看不出一點異常。
到了西漢初期,陳平拿出來的機器人美女就相應的呆滯了很多,不會一顰一笑,只能遠遠的嚇唬一些沒見識的閼氏。到了漢末,再也沒有真人模樣的機器人面世,其技術水平只能製作運輸東西的木牛流馬了。
後來,劉謙曾經數次詢問葛玄手中的木鳥來自何處,葛玄每次都是秘而不宣,只是說道,時候未到,時候到了劉謙自然會知道得清清楚楚。葛玄是劉謙來到漢末為數不多的朋友,他不想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