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部分(2 / 4)

小說:食王傳 作者:津鴻一瞥

很少了,街道兩邊,每隔個百十步,就有個大木桶是用來盛放垃圾的,桶上寫著的是“路拾”,這話建安人都明白,就是垃圾的意思,垃圾桶清理也很方便,即便是再重,也不用擔心。

清掃街道的雜工只需要推了一輛前頭帶兩個挑勾的車來,將前頭一壓,對準了桶兩邊的鐵環chā進去,再一壓車尾,桶就裝到了車上,然後放上空桶,就可以把滿桶的垃圾推到城外倒到專mén挖出的坑裡,垃圾坑離城有好幾裡遠,並不會有什麼惡臭散發,周圍也都是無主之地。

這時候的垃圾基本都是生活垃圾,都是能自然降解的東西,這麼填埋過個幾年,那片地就成了最好的féi田,然後再換個新地挖坑再填就是。

開始實行不得luàn丟垃圾的政令時候,大家還是有段時間不適應的,但到了後來,人們發現,這街道變得越來越整潔了,人走在街上也覺得暢快了許多,再說了,不就是百十步的事情麼?漸漸的也就適應了起來,甚至有些店家,為了樹立個好名聲,也照做了個木桶放在自家mén前不遠的地方,如此一來,倒垃圾有時候出mén就可以了,不用再走上百十步,更加的方便,雜工們呢,當然是最歡迎這樣的措施的,街道雖然還是要掃,但卻輕鬆了許多。

街道兩邊的排水暗渠是原本就有的,這個並不需要王況去改,在穿越而來的幾天後,王況就發現了這一點,大唐時代的城市排水系統已經是非常的發達,還有專人清潔的。

就可惜自己不會燒水泥,不然的話,倒是可以改善一下城市供水系統,讓家家戶戶都用上“自來水”,以現在的大水車技術,可以把水提起三丈多高,這就相當於三層樓的高度了,直接用了高的明渠將水引到城中百姓家裡,省了去井中取水挑水的麻煩。建安城北兩裡外有條小溪,從城北的山上一眼泉中冒出,流了五六里地匯到建溪的,只要把這五六里的的水源看好了,不讓人畜隨便去汙染,那麼水源就沒問題。

王況並不是擔心地下水的問題,建安就在建溪邊上,地下水充足得很,你才提完,建溪裡的水就滲過來了。王況只是想讓生活更方便更輕鬆一些。

沒了水泥做明渠,就只能用木頭來做或是石板來做,木頭可是吸水的,這時間一長,水滲了出來,一滴滴的滴著,地面永遠也別想有個乾的,那麼多家用水,你總管道的截面肯定要大,不然根本不夠用,分到各家倒是好辦的很,用竹就是了,竹子外面本身有一層蠟質,是防水的。

至於石板,跨度就必須短,絕對不能超過五尺,否則石板就會被自重壓斷了,哪家的房子不是跨度過丈的?所以這也不可行。

王況之所以有這個想法,那是他小時,家裡及姥姥舅舅家的水,都是用了竹子從山上的泉水中引來,不用去挑水,很是方便,而且山中泉水比井水要清甜許多,用那水來釀的酒也是好酒。

搞引水暗渠道理論上也是可行,但工程浩大,需要開挖的地方太多,有的地方還會和排水渠jiāo叉,這就麻煩了,所以,最好就是用明渠。

在沒有水泥的情況下,就只能用木板,木板又必須不滲水,現有的條件,只能是用蠟煮過,可卻不能用石蠟,石蠟有致癌物,只能用蜂蠟,王況也算過,從小溪汲水到建安,不算各家各戶引到自家用的竹管,光是大的明渠,需要用的蜂蠟就要幾千斤,幾千斤的蜂蠟,就是集中了全大唐的產出也沒這麼多。

所以,引水,只能想想而已。

但是,王況卻是忘了,可以在木板上鋪上陶瓦或璃瓦來防水的,也就是說,用木板做骨架,真正輸送水的還是陶瓦璃瓦,璃瓦不大可能,目前璃窯的產出還不夠用呢,成本也是很高,但陶瓦卻是可以,只要將陶瓦間的縫隙用蜂蠟或者糯米jī蛋hún合物堵上就行。

王況,並不是萬能的,也有他想不到的地方。

王況想不到不代表著其他人想不到,這個問題,一直到了某一天,王況無意中感慨後,才被一語點醒過來。這是後話了。

王況現在要趕回去做一樣東西,他怕他等下又忘了做,再提起興趣又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了。

他要做的就是香腸,並不是說今天就必須要做出來,而是要趕緊的回去看看是不是還有小腸剩下來,要是沒有,就要趕快通知豚ròu鋪掌櫃的,讓他明天送ròu的時候提醒下自己,也提醒客棧裡面把小腸留著自己要用。

若只是做一點點,倒也不用通知,不管怎麼樣,現在才是午前,客棧裡無論如何都會留有小腸的。但王況想做的比較多,主要還是因為香腸做起來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