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給建林酒樓做到鎮店菜,就又轉回酒樓去傳授了,至於做得的味道如何,那還要七天後才能知道,這醉雞其實最關鍵的就是酒要好,要醉足七天,看起來很是簡單,但不知道的,一般是想不出醉雞是這麼來的。當初王況第一次聽說醉雞的名後,還天真的以為這醉雞就是要用酒把雞給灌醉了後再殺來吃,後來也實驗過一次,卻不是那麼回事情,直到有一次看到了菜譜,這才知道做法。今後,建林酒樓只要在一兩年內把住緊要的一兩道手法不外洩,等到鎮店菜名真正的打響了之後,那時候再將手法傳了出去,旁人也是影響不了只有建林酒樓做得最正宗的說法的,就如後世的北京烤鴨,做的好的多了去了,但全世界大多數人都還只認某某德的牌子,認為他們做的最正宗一樣。
林家上下也在忙碌著,要忙著給林小娘子準備行李,甚至嫁妝都準備了一部分,以前林小娘子也不是沒去過建安,卻是沒有這麼多準備的,但這次不同,林小娘子這一去,那以後回長安的機會就沒那麼多了,當父母的自然是擔心這擔心那的,尤其小娘子又一直是心頭肉掌中寶。王況沒理由反對,建安才歸大唐並沒多久,以前一直就遊離於中原皇朝之外,可以說經濟和工商業都很不發達,許多東西就是有錢也沒地方買去,從當初王況想要買副在長安遍都都是的圍棋都要定製這一點就可見一斑。反正自己已經有了來的經驗,這去的路上的準備就會比來的時候更充足,人手也夠,而且,程處默幾個也早就幫自己安排了沿路的起居,一路上都有人接應著,倒也不用他發愁什麼。
椒鹽也已經開始小批次的發售了,程處默也黑,一瓶二兩的椒鹽竟然給定了個五貫的價格,王況表示反對的時候,程處默瞪起眼道:“別說這椒鹽,僅這個璃瓶就值這個價,雖是無色璃瓶,但二郎你設計的這個瓶嘴實在是太過巧妙了,往左一擰,就露出幾個小孔,椒鹽可以灑出來,不用怕灑多了,往右一擰,卻又封得個嚴嚴實實的,這可是居家利器啊,椒鹽用完了,他們大可以用這個璃瓶去裝糖啊,鹽啊什麼的,某就猜,必定有人會想著攢上幾個,到時候踏青烤肉吃的時候,可方便著呢。哪能就那麼便宜了他們?也不知道二郎你怎麼想得出這法子來的。”
王況只不過照抄了一下後世那些胡椒粉瓶的設計,用的比較軟的木頭做了個瓶蓋,這要放在後世,那就是怪模怪樣的很醜,因為木頭你要保證強度就得有一定的厚度,所以整個璃瓶套上這麼個蓋,就成了個頭大身小的怪模樣。但架不住好用啊,所以程處默他們也就自動的忽略了審美這一關了。
其實按照能力,椒鹽完全有能力一天做個上萬瓶,但一個是璃瓶不那麼容易燒,一個月能燒幾百個就很不錯了,燒璃瓶不像燒璃瓦,璃瓦是幾乎沒什麼廢品率的,璃瓶的廢品率就高達五成以上。
再有一個就是,椒鹽的好處現在也只是小部分人知道,這些都是最近陪李老2吃過幾次“剩”宴的,他們也精明,知道這東西要是傳開了,說不準又會像當初的辣椒醬一樣價格一路飆漲起來,所以都存了私心,誰也不告訴,就等著新的椒鹽一上市,馬上就派了人搶購一空先,不過他們卻是不知道,椒鹽裡面是有鹽的,最容易受潮,在沒有好的密封技術下,兩個月就會結團了。不過這也不要緊,他們看中大部分還真如程處默所說,是璃瓶,這可太方便了,以後出門遠行,只要每種調味都裝上這麼一瓶,豈不是很方便?
不過也正因為了椒鹽的面世,讓一些個人精隱隱的猜到了,可能璃瓶已經不那麼值錢了,以前這麼個璃瓶,若是綠璃的話,起碼上千貫,就是無色的也要十幾貫至少,現在竟然連著新的調味一起才賣五貫?難怪這陣子陛下總是賞璃瓶呢。
最後程處默是被李老2給叫進了宮裡訓斥了一頓,說他胡來,程處默一邊聽一邊心裡嘀咕:這五貫還是某定的呢,要是二郎來定,絕對敢定出個少於一貫的錢來。沒得奈何,出得宮來後,只得跟王況商量,把一瓶椒鹽的價格給提到了二十貫,這讓那些先搶購到不少的人精晚上偷偷躲被窩裡直樂,沒搶到多少的直跺腳,暗恨自己怎麼就下手那麼慢呢?
王況也只能一聲嘆息,看來以後只能想辦法改用陶瓶甚至是竹筒來裝了,只是那樣一來,賣相就差了太多去,但在大眾化和高階化二者中,王況寧可選擇大眾化,因為椒鹽不同於桂花,花椒和鹽到處都是,原材料非常充足,而桂花呢,只有唐興才有,本身材料的短缺就註定了桂花只能走高階路線。
轉眼中秋節到了,在建安的幾年裡,王況一直沒聽說過有什麼中秋節的說法,現在才知道,原來中秋節古已有之,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