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部分(3 / 4)

小說:食王傳 作者:津鴻一瞥

來做。

鍋邊糊用的米漿是秈米,不加糯米的,否則太韌,不能入口即化。好在這次加的不多,應該也能夠用,要是鍋邊糊做好了,以後早餐又多了一道。

王況記得自己以前在縣城讀書,最喜歡到新華市場口的那家鍋邊糊點裡吃早餐,一晚鍋邊糊,再加兩個ròu包子,可以吃得很飽,只是後來那家很久就沒再營業了,nòng得王況幾次到縣城想吃都沒吃到。

以前新華市場那是有許多小吃做得不錯的,比如說最好吃的豆腐丸和清湯麵就在市場的西面那個小店裡,最好吃的老豆腐則在市場東面,臨著小圓弧那裡,最好吃的鍋邊糊則是在市場內的西邊,最好吃的什錦麵和水煎包則在市場的正中間,可後來這些店要麼是搬了,要麼是不再開了。

千層糕需要四分糯米,六分秈米,於是王況就分了些米漿出來,讓人再去磨點糯米漿來摻進去,找了個乾淨的帕布,將米漿包好,口紮緊了後,用一塊木板壓在上面,再壓了一塊石頭,讓其慢慢瀝水,要等到半乾才行。

千層糕的做法和年糕不同,年糕主要是以糯米為主,或者說,至少需要六分糯米,四分秈米,而且米降也要壓幹來,千層糕則是半乾,以便在蒸的時候,米漿能均勻的一層一層平鋪上去,形成十幾二十幾個分層。

而鍋邊糊的米漿,則還要更稀些,以一勺舀起來後,倒下去的時候如流水一般為準,不能成團的。這個倒是好辦,摻點水就行。

客棧裡豆芽每天都有新鮮的,韭菜也有,基本上,雖然現在雖然沒什麼應季的蔬菜,但煮鍋邊糊的材料卻是很全,還有從長溪那運來的蝦米,這可是鍋邊糊裡必不可少的一道材料。

至於其他材料,一般常用的不外就是韭菜,豆芽,青菜葉,蘿蔔刨絲,葫蘆也刨絲,喜歡吃什麼的,就放什麼,並沒限制的,就是大白菜幫子切絲下去也是好吃的,只要保證一個材料是脆生的就行。

拍了蒜,切了姜米,等鍋裡七分熱的時候,加冷油,蒜,姜和蔥頭丟進去煸香後,淋酒,再加小半鍋高湯和水(骨頭湯最佳),蓋上蓋煮著,讓鄺大幫著切了些ròu絲,用少量的友粉,鹽和酒抓勻了,倒入另一個水開了的鍋裡,撈一遍後起鍋(ròu一定要用澱粉抓過才會滑嫩,事先用開水撈一遍,也是要把ròu表面的澱粉燙熟,免得入鍋後,湯會變稠,這湯一稠,當頓是好吃,可要是放的時間一長,就很難看了)。

等鍋裡的湯開了後,王況用一把大勺,舀了滿滿一勺的米漿,鹽著鍋邊均勻的劃一圈,米漿就在湯麵之上,鍋邊下掛了薄薄的一層(這便是鍋邊糊的名字的由來),然後湯內加鹽,將燙得半熟的ròu絲丟進去,豆芽,蘿蔔絲也丟了進去,蓋上蓋繼續煮,等到鍋內的湯又沸了後,揭開鍋蓋,放切好的菘菜絲,蝦米少許,然後直接用鐵勺將鍋邊上已經半熟凝固了的米漿刮到鍋內,攪拌幾下,淋少許油,加一點酒,等開了後,就可以起鍋了。「域名請大家熟知」

一鍋的鍋邊糊煮好,還剩得差不多可以煮三四鍋的米漿,王況就不動手了,讓鄺大和王師傅他們幾個自己去做去,孫嘉英這兩天不在建安,去分號巡視去了,不然的話,鄺大他們也還得等孫嘉英學會了之後再學。

蒸千層糕的米漿還沒壓成,王況就端了滿滿的一缽鍋邊糊跑到了堂前,讓夥計幫著給店裡的客人每人分了一碗,說是免費送的,這也是為的以後打廣告,夥計們都明白這點,王況這麼做,那就是店裡以後要長期做了,自己要吃,以後有的是機會,不急呢。

王況自己也盛了一碗,裡面加了不少的辣椒漿。吃鍋邊糊,他喜歡吃辣的,不管是什麼天,哪怕是三伏天,這一碗又熱又辣的鍋邊下肚,冒上一身汗,要多舒坦就有多舒坦。

等他這一碗吃完下肚,第二鍋的鍋邊也得了,鄺大緊著讓人給王家裡送去,說是給小東家家裡的那些人先吃,又做起第三鍋來。

這時候千層糕的米漿也差不多了,這個不能太乾,要在勺上能掛住成片狀的流下來最佳,王況用手試了試還壓在石頭下的米漿,已經幾乎見不到手指按下去就能出水的地步了,不能再壓了,再壓就太乾了,趕緊的讓人將石頭搬了下來,倒出半乾了的米漿,正好,手一撈能從手縫中流出,但又不是成水狀的。

另一口鍋上,早就架好了蒸籠,火也燒得很旺,這時候已經開始滋邊快開了,王況讓人將紅糖找了來,按一斤米漿三兩糖的比例加了進去,hún合均勻了,直接用勺舀起一勺,倒進已經鋪好了巴蕉葉的蒸籠裡,調好的米漿自己就能在成熟前,在蒸籠內均勻的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