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訊息就不錯了,這讓他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做出反應。
“老牛!”他大聲喝道。
“在!”親衛軍侯抱拳應道。
“通知左營,兩刻鐘之內行軍集合完畢。”
牛大應聲疾跑出去傳達命令。南樂城出了如此大變故,河東軍不能做逗留原地了。且此時挺進南樂,安定地方人心的同時也可最大限度的獲得民心。
“再派人去南樂,繼續打探,有什麼變故,立刻回稟。”
“諾。”
……
此刻南樂城外二十里的鎮集上。被陳孟仁稱之為‘造反’的亂賊頭目李國華、王鼎、張克三人正圍坐在一起。“下一步當如何?”
三人身邊,都是妖嬈嬌美的婦人陪伴,只是這幾位婦人面色驚惶,她們卻是南樂城中動亂裡被破的大戶和南樂令的家人。到了如今,也脫不了被淫辱的命運。
“尋個縣城打下來,守好城池,再派出些人馬四處攻打豪家田莊,將其糧草運入城中。靜等大梁王、定陽王雄兵到來。”張克這個落地秀才還有兩分腦子道。
“如大明太祖皇帝故伎,廣積糧,緩稱王。咱們只是今一個白天,來投的百姓就有近千,訊息傳出之後,明日來人會更多。”頓了頓後。張克又道。
“官兵來了如何應付?”李國華又問。
“官兵?哪來的官兵。南樂郡總共才多少郡兵?八千?七千?六千?反正不到一萬。”作為邊郡,南樂郡最多時屯兵接近三萬人,但南樂上上上任太守乃是齊王重臣,在齊王與鎮國公田勝兵戈內戰起後,那任太守領命將兵兩萬東進,兵敗身亡,南樂郡兵至此一蹶不振。
“如果大前夜咱們能有現在的實力,南樂城說不定都打下來了。”張克對此沒有一點的擔心。並且的,“縣官咱們都殺了。還怕什麼官兵?”
“官兵確實不足為慮,等他們探明我們實力時候,我們大勢已成,進可攻退可守。周圍左近二百里內。唯一值得我們擔心的只有西邊的漢軍。那些個老爺不是說了,唐王命了祝彪和河東軍來平定齊亂。咱們就是人再多上十倍,也不夠河東軍瞧得啊。”三人中唯獨江湖客出身的王鼎仍保持著冷靜,鷹目微揚:“咱們惹不起!”
“他是北隅帥臣。與我齊國何干。那唐王怎的調他來?”李國華憤憤然道。齊國作為唐王陣營的一份子,怎麼可能不有祝彪的傳說流傳?
李國華一百個看不起南樂郡的郡兵,卻絕不敢與河東軍對陣。
“心思果決。將兵如神,膽氣如虎。河東軍是龍,我等為螻蟻,不可相比,唯有避而遠遁。”
“西邊漢軍傳聞只是祝彪的前鋒,兵力並不重。大梁王、定陽王、風裡眼幾位有二十萬義軍,合計巧妙了未必就不能勝過。如果我們能吃下河東軍的先鋒,可不僅漲我們的氣勢,更打壓了祝彪的威風。
此人聲名太大,一般人聽了他來都生不起反抗的心思。他要大軍來到我們齊國,轉瞬就能定下一半局勢。到時哪裡還有我等混活的地兒?
可要是先吃了當頭一棒,祝彪威風就滅了大半。我齊國境內各地諸侯就決不會再對他畢恭畢敬,不敢質疑絲毫。那時候齊國該怎麼亂還怎麼亂,渾水裡摸魚,才能有我輩發達之機!”
“張兄說的不錯。”
“咱們就這麼辦。立刻聯絡大梁王他們……”
陳孟仁絕想不到會有一幫連民兵都稱不上的亂民來打自己的注意。先行一步的左營六千餘騎在校尉王廣帶領下冒雪而去。
與此同時,停頓在南樂郡東的大梁王、定陽王、風裡眼三個義軍首領同意了王鼎、李國華、張克三人的提議。派出了軍中的小首領黃文安領兵去匯合南樂義軍部,再攻襲襄城,造大聲勢,以此來吸引河東軍目光。他們三人隨後再領主力精銳合圍。
但是他們手下的大多是亂民,這些人行事混亂,當黃文安合兵李國華、王鼎、張克所部,再開到南樂城南的襄城時候,時間都過去了整整三天。
而這個時候,王廣率領的左營鐵騎已經到了南樂郡城。
大年初五的夜裡,一隊人馬南樂郡城出發,冒著凜冽的北風大雪,向著襄城連夜進發去。
他們舉著的火把,宛若地上的星河,照亮了沉寂的夜色。
天氣很冷、很寒,風雪吹刮在戰袍,不多久許多人的身上就結了一片白冰。然天氣縱然很是寒冷,這支軍隊裡也無人凍的瑟瑟發抖。因為他們每個人身上的衣裳,除了戰甲,還有厚厚的棉襖、棉褲、棉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