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93軍軍長盛家興一定要奪回帽山屯。範漢傑聽得總司令下達指示時聲音發顫,絲毫不敢怠慢,緊急調動184師配合暫20師向帽山屯、亮甲山和白老虎屯同時發起反攻。國共雙方在9月26日苦戰了一整天,範漢傑無力取勝,又怕錦州空虛,遭到偷襲,只得下令撤退。野戰軍堅守白老虎屯的英雄連隊因頑強抗擊而榮獲了“白老虎連”和“死打硬拼”兩面錦旗。
錦州附近戰事已起,國民黨方才如夢初醒,原來解放軍攻打錦州已在旦夕。
9月26日,驚慌不已的蔣介石派出參謀總長顧祝同親自飛臨瀋陽,命令衛立煌與廖耀湘:立即空運49軍增援錦州;同時由瀋陽派出得力兵團向錦州進攻,以解錦州之圍。
衛立煌徘徊往復。“空運49軍援錦,我同意。但從瀋陽派兵西下,卻是萬萬不可。”他告訴顧祝同:“根據情況判斷,目前共軍主力部隊在遼西走廊的彰武、新立屯一帶已經集結。如果瀋陽出兵,中途必遭覆滅,正中了共軍圍城打援之計。同時,也會造成瀋陽空虛。我們倒是希望華北地區增兵葫蘆島,由錦西增援錦州,這才是良策。”
顧祝同揮手拒絕道:“總統的命令,不是保住瀋陽的問題,是要你們出兵遼西,東西對進,夾擊錦州。”
廖耀湘聽到此處立即插話:“但瀋陽主力單獨出兵遼西,中間隔著三條大河,極有可能被共軍節節截斷、分別包圍、各個擊破。”
顧祝同見二人不聽,也不多說:“我只是來下達總統命令的。這樣吧,我再徵求一下總統的意見。”
9月27日下午,蔣介石回電:必須按原命令列動。
衛立煌抓過電報,一把摔在地上,火冒三丈地喊道:“我寧願不幹,也決不願再讓瀋陽主力單獨出兵遼西。”
一場爭吵頓時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衛立煌與廖耀湘共同對抗顧祝同,雙方唇槍舌劍,你來我往,一直吵到28日早上,衛立煌才同意暫時出兵到巨流河、新民地區,視情況再決定下一步行動。
殊不知,這一吵已耽誤了大半天的時間。由於衛立煌拒不出援,東北野戰軍八縱、九縱已進逼錦州機場,七縱攻佔了錦州以南的高橋和西海口,四縱12師進佔塔山,切斷了錦州與錦西敵軍的聯絡,二縱5師、三縱和炮縱主力,則完成了對義縣的包圍。29日,四縱繞過錦州攻克興城。由於錦州機場被野戰軍炮火封鎖,準備前來增援的49軍只空運了兩個團,就再也無法降落了。至此,林彪對錦州外圍的包圍封鎖,基本完成。
10月1日,林彪下令首先對錦州北部約50公里處的義縣發起進攻。三縱司令員韓先楚擔任總指揮,率領三縱、二縱5師、炮縱、熱河獨立師等部隊高聲喊殺,衝出陣地。一場硬仗由此展開了。
義縣是錦州北面的屏障,也是野戰軍南下錦州的必經之地,縣城雖小,卻是城高牆厚。守在這裡的93軍暫20師在師長王世高的統領下倚仗防禦優勢固守待援。韓先楚則利用炮兵火力不斷摧毀義縣的各個碉堡。炮兵司令員朱瑞在攻戰中大顯神威,只見他一聲令下,100多門大炮齊聲怒吼,很快就把義縣打成一片火海。三縱戰士乘威勇進,衝進城中,經過4個小時的巷戰就結束了戰鬥,敵師長王世高等被俘。但在戰鬥即將結束時,朱瑞司令員因在城邊不幸觸雷,壯烈犧牲,這是遼瀋之戰中解放軍陣亡的最高階別的指揮員,毛澤東聞訊後專門發出了慰問電。
10月2日,林彪與羅榮桓、劉亞樓、譚政等率前線指揮部機關乘火車南下錦州途中抵達吉林雙遼的鄭家屯。就是在這裡,林彪收到電報,國民黨軍正在增兵葫蘆島。
原來,蔣介石因見到東北危急,已於9月30日帶著空軍司令周至柔、海軍司令桂永清親臨北平,一見到傅作義就急匆匆地說:“現在東北緊急,立即抽調華北的17兵團司令侯鏡如,指揮62軍、92軍一個師、獨立95師由塘沽海運北上,同時再令守衛在煙臺的39軍兩個師也渡海北上,在葫蘆島會合原駐那裡的54軍,將這11個師組成‘東進兵團’,在海軍和空軍的配合下由錦西登陸,向東增援錦州。”
10月2日,蔣介石匆匆離開北平,抵達瀋陽,召開師以上軍官會議,聲淚俱下地號召各級軍官珍惜機會,全力西下,就此一拼。“這是我們拯救國家的關鍵時刻了,”他揮舞著白手套,“如若不利,只好來生再見!”
會議在蔣介石的一陣抽泣聲中結束。
會後,蔣介石單獨召見廖耀湘,見面就大發脾氣地說:“你是我的學生,為什麼你也不聽我的命令!這次瀋陽軍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