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部分(2 / 4)

小說: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作者:兩塊

怎麼回事?難道是遊列居伯利被免職了嗎?

何羅硭全身一下子變得冰冷。

順化皇宮之中,林逸青坐在一張椅子上,看著桌面上放著的一方方不同材質的璽印,擺了擺手,幾名屬官上前。分別將那幾枚帶有“天子”字樣的璽印放到了各自的錦盒當中,收了起來。

林逸青的對面,協和帝阮福升在袖中暗暗的握緊了拳頭。

阮福升轉頭看了看阮文祥和尊室說,這兩個平日裡不可一世的權臣,面對“上國欽使”林逸青,卻好似失去了所有的威風一般,大氣也不敢喘一聲。

“敢問上國欽使,為何要收繳我國國璽?”大臣陳踐誠氣憤不過,上前一步,面對林逸青揖了一揖。大聲的質問道。

“本使此次前來,是為了給貴國重頒國璽,不想卻見貴國自行刻制之國璽,竟有僭越文字。是以不得不暫時收管,上報朝廷。”林逸青面對陳踐誠的質問,並未動怒,而是心平氣和的說道,“象這幾枚沒有僭越文字的,貴國仍可留用。只是頒佈詔書法令,當以我大乾所頒之璽鈐蓋,還望貴國君臣周知。”

聽了林逸青的回答,陳踐誠心中惱怒,但卻無法發作。

剛剛舉行的頒璽儀式上,他已經看到了,大乾皇帝這一次頒給越南朝廷的國璽,和被銷燬的那枚一樣,仍是鍍金銀璽,璽文為“越南國王之璽”,璽鈕為一個大龍龜,和那些越南阮朝皇帝自制的璽印完全不同。

越南寶璽制度傳承於中原王朝,寶璽在製作上也均模仿同年代的中原王朝。按越南史觀越南第一個帝王是趙朝(南越)趙武帝,其後越南歷代皇帝也是循其“對北稱王”對內“帝制自若”,所有典章制度均按帝制規格。在寶璽制度上是亦是如此,南越國寶璽制度沿襲秦制,秦制是天子六璽,為“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從廣州南越文帝墓出土來看南越帝王也至少六璽,現今可見的有“文帝行璽”和“帝印”。作者注)而後越南歷朝均仿製北朝寶璽制度製作寶璽,李朝仿梥制,黎朝仿眀制,如“敕命之寶”之類。模仿之外亦有自創如後黎朝作“封疆萬古”,西山朝作“嵇柔之寶”。至阮朝時寶璽制度完備,規定帝、後、太子稱“寶”,璽為金質,俗稱金寶,另有皇帝專用以玉質為主的璽俗稱“玉璽”。其他皇家眷屬及朝廷百官之印信仍稱為印,但其製作及使用皆有嚴格的形制規定。

璽是皇帝權力的象徵,是天子的形象,代表君權神授,阮朝歷代皇帝非常重視寶璽的製作及使用。阮朝的寶璽制度可追溯至廣南阮主時期,雖尊黎朝正朔,行黎朝皇帝年號,但自號國王(國主),自鑄寶印。歷代阮主鑄有“大越國阮主永鎮之寶”、“大越國王之印”、“國王之印”、“國主御筆之寶”、“取信天下文武權行”等寶印。其中以“大越國阮主永鎮之寶”為傳國之寶,此寶鑄於黎朝永盛五年,高二寸。底方三寸二分,金重四十七兩。後阮朝建立時因戰亂等原因只儲存下“大越國阮主永鎮之寶”和“取信天下文武權行”兩金寶。

阮朝後嘉明紹三代依眀制逐步完善寶璽制度,以金質為金寶,以玉質為玉璽。三代鑄造的金寶主要有嘉隆年間鑄“制誥之寶”、“國家信寶”、“命德之寶”、“封贈之寶”、“敕正萬民之寶”、“討罪安民之寶”、“治歷明時之寶”、“御前之寶”。其後明命帝、紹治帝完善寶璽制度。明命年制“皇帝之寶”、“皇帝尊親之寶”、“敕命之寶”、“欽文之璽”、“睿武之璽”。紹治年制“大南協紀曆之寶”。明命帝又制“皇帝之璽”、“大南天子之璽”、“行在之璽”,紹治帝制“大南受天永命傳國璽”、“大南皇帝之璽”、“宸翰之璽”等。

從這些寶璽的製作情況可以看出,阮朝皇帝將朝廷大權聚於一身,朝野各種重大事務皆由皇帝親自管問,這正是阮朝皇帝寶璽數量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阮朝皇帝寶璽在材料上使用最為珍貴的黃金、玉石。以黃金為多。寶璽字型全用標準的小篆,以示正統;而且皆用陽文形式鑄刻,寶璽的章法比較靈動,邊框非常細微,從而使璽文更加突出。這些寶璽都是阮朝皇帝世傳之寶,即其產生後,子孫皇帝皆可使用,是阮朝皇帝主宰朝廷執掌江山社稷權力的象徵。

除此之外,阮朝皇帝還有其他一些寶璽:如“文理密察”、“明命宸翰”、“體天行健”、“嗣德御覽之寶”、“歡奉五大同堂一統紹治之寶”、“萬壽無疆”、“嗣德宸翰”、“心正筆正”、“賢於心好”、“文行化成”、“朝廷立信”、“紹治宸翰”、“紹治皇帝之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