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的高牆內。意在永久監禁。不想敬親王的福晉去世,承明乘機向仁曦太后請求:“當盡人子之禮,奔喪披孝。”兒子給母親盡孝,這要求一點也不過分。仁曦太后特旨把承明放出,結果承明原形畢露,依然故我。
承明劣跡斑斑。做父親的敬親王卻拿他沒有一點辦法。有一次敬親王得知兒子竟然向皇帝進獻淫具,讓皇帝在病中依然淫樂,而且被仁曦太后抓了個正著,皇帝被太后下令“閉門思過”,不由嚇得魂飛天外。他驚怒交集之下,立刻將承明抓回府裡,不由分說便是一頓“皮鞭燉肉”,將承明打了個半死,但此後承明仍不知悔改,繼續和彤郅皇帝胡作非為,敬親王沒有辦法,也就由他去了。
而這樣放縱的後果,是彤郅皇帝得暗疾暴亡,“可憐天子出天花”!
在得知彤郅皇帝的真正死因之後,敬親王魂不附體,他知道大禍臨頭,情急無奈之下,他做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舉動親手用馬鞭打死了承明,並且是當著好友及屬下文博川和林義哲的面。
而那一天,榮昌公主也在場,親眼目睹了那可怕的一幕。
之後敬親王入宮向仁曦太后請罪,仁曦太后本來殺了敬親王的心都有,但得知他親手打死了罪魁禍首的親生兒子承明後,又頗為過意不去,不但沒有因為兒子彤郅皇帝的死而治敬親王的罪,反而在鄂魯特氏皇后生產後,將她生下的那個男孩過繼給了他,作為他次子承瑩(承明未死前已經過繼出去了)的子嗣。
而在新皇帝的選擇問題上,敬親王選擇了支援仁曦太后的意見推選七弟純親王宜瑄和仁曦太后親妹妹生的兒子承田為帝。
打死承明,換取仁曦太后的諒解和信任,以保住自己的權位,雖然被林義哲稱讚為“蛇蠍噬手,壯士斷腕”之舉,但每到夜深人靜時,敬親王想起兒子慘死的情景,經常會陷入深深的悔恨之中。
虎毒尚不食子,而自己一時衝動,竟然親手將兒子活活打死!
敬親王曾不止一次的設想,如果那天不把承明打死的話,該如何化解那場危機。
而在經過多次推演之後,他得出的結論卻是,仁曦太后未必敢把他怎麼樣!
自己掌握著京軍,軍機處、六部和總理衙門都在自己手中,軍政大權在手;怕者何來?說是承明引導的皇帝學壞,以至於皇帝病亡,皇帝的真實死因如果公開的話,她身為皇太后,又顏面何存?這事兒她不可能聲張,只能低調處理,那麼自己並無直接責任,就不會有事!
而自己的兒子承明如果不死,被選中登上帝位也未可知!
承明雖然頑劣,但才華還是有的,而且學問智慧都在仁曦的兒子彤郅皇帝之上!若當真榮登大寶,約束起來的話,有自己的輔佐,說不定也是一代有為之君!
而且坊間有傳聞說彤郅皇帝彌留之際。曾命老師李高陽擬過遺詔,要承明接替他登基的!
可惜,現在再說這些,已經太遲了……
榮昌公主待要再說。車窗外傳來輕輕的馬蹄聲,敬親王向她使了一個眼色,她便閉上了嘴巴。
“王爺,我回來了。”齊布琛的聲音在車窗外響起。
敬親王鬆了口氣,問道:“那個孫裕堂。送走了?”
“回王爺的話,送走了。”齊布琛恭聲答道。
“你覺著,他的本事怎麼樣?”
“還可以,不過還是缺乏經驗,如果歷練一番的話,應該還是不錯的。”
“要是比武的話,能是那一位的對手嗎?”
“應該能對付一陣,要贏的話只怕困難。”
“噢。”敬親王不動聲色的又吃起玉髓餅來。
“比武不成,但此人留著,還是有別的用處的。”齊布琛又說道。
“行。照你說的辦罷。”敬親王說道。
“是。”齊布琛應了一聲。
雖然二人的對答語焉不詳,但榮昌公主不知怎麼,聽到他們的對話,卻感到莫名的不安。
“那個丁制臺的諡號,禮部上報給駁回的,一共有幾個了?”敬親王換了話題。
“回王爺的話,一共是四個,為文恪、文定,文勤,文成。”齊布琛答道。
“呵呵。折騰了四個還不成。”敬親王笑了,“這會子估計禮部的人快要發瘋了。”
“阿爸打算如何應對?”榮昌公主又問道。
“禮部也是,上文定肯定是不妥的,所謂大慮靜民曰定。思樹惠;純行不爽曰定,行一不傷;安民大慮曰定,以慮安民;安民法古曰定,不失舊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