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1 / 4)

小說:飢餓的盛世(出書版) 作者:

張廷玉在回憶錄中說自己當時的反應是“驚駭欲絕”。雍正今年不過58歲,年齡並不算老。前兩天,也就是八月二十日,皇帝身體確實有些不爽快,不過仍然辦事如常。雖然二十二日,病情加重了些,但仍然能接見大臣,處理政務,何以這麼快就陷入彌留狀態?

太醫進藥無效,拖到二十三日子時,在大家的惶惶無措中,雍正去世了。(《張廷玉年譜·雍正十三年》)

對於雍正的去世,後人產生了種種推測,其中最荒誕不經的說法當然是呂四娘飛劍取首級。不過當代史學家比較一致的結論是,雍正的暴亡是服用丹藥所致。

作為清代帝王中最有個性的一個,雍正的為人行事多有離經叛道之處。他精研佛法又迷信方術,對道教的丹藥理論十分感興趣,平時愛吃丹藥“即濟丹”,還經常把它賜給自己的親信大臣。他在後宮之中養了幾位道士,他們的任務就是為雍正提煉能令他增強精力、延年益壽的“仙丹”。(《雍正傳》)雖然正史不敢記載,但考究諸多種史料檔案,原本沒有致命大病的他,應該確係病急亂投醫,在道士的勸說下服用了含有劇毒的“丹藥”而提前離開了人世。最有力的證據是雍正死後第三天,嗣皇帝就將宮中那些煉丹的道士全部掃地出門。(《清高宗實錄》)

雍正去世如此倉促,以至於沒來得及留下任何遺詔。誰都知道在此情況下,最重要的事當然是確定新君。弘曆和弘晝此時忙於大聲哭號,宣佈誰是新君這件事必須由大臣們來完成。

為了避免康熙晚年的悲劇,雍正發明了“秘密立儲”之制。早在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十七日,他就親書密旨,藏於“正大光明”匾之後。群龍無首之際,還是德高望重的張廷玉先鎮定下來。作為雍正帝的親信,他知道雍正秘密立儲的全過程。在年譜中,他回憶說:“我和鄂爾泰對聚集在寢宮的王公大臣們說:‘大行皇帝生前寫有傳位密詔,曾讓我們二人看過。現在最緊要的事就是要找到密詔。’大家說是。於是命令總管太監去找。總管太監說:‘這件事皇上沒有和我們說過,不知道密詔藏在哪兒。’我說:‘大行皇帝當日密封的檔案,應該也不會多。你就找外面用黃紙封著,背後寫一個“封”字的小盒,應該就是。’”(《張廷玉年譜·雍正十三年》)

一小會兒,太監把密詔找到了。王公大臣們共同捧到燈下宣讀。

雍正的遺詔原文如下:

寶親王皇四子弘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聖祖皇考於諸孫之中最為鍾愛,撫養宮中,恩逾常格。雍正元年八月間,朕於乾清宮召諸王滿漢大臣入見,面諭以建儲一事,親書諭旨,加以密封,收藏於乾清宮最高之處,即立弘曆為皇太子之旨也。其後仍封親王者,蓋令備位藩封,諳習政事,以增廣識見,今既遭大事,著繼朕登極,即皇帝位。(《清世宗實錄》)

張廷玉在《年譜》中回憶說:“新皇帝乾隆聽到是自己繼承大位後,立刻伏地大哭良久,王公大臣再三勸解,新皇帝仍不起來。”

弘曆的痛哭是真情實意,痛快淋漓。雖然早就猜到自己將是大清帝國的繼承人,但對父親的死他確實毫無準備。他早已作好40歲甚至50歲繼位的心理準備,因為看起來他的儲君生涯將是一場無比漫長的耐力競賽。沒想到父親的壽命比祖父短了11年,去世時年僅58歲,使自己得以在25歲的盛年位登大寶。

弘曆不能不為自己的幸運慶幸。回顧整個中國歷史,在帝位交接那一刻,曾經出現過多少雲譎波詭,明槍暗箭。大清開國以來,5位皇帝登位,都經過了激烈的鬥爭,幾乎每一代都是劍拔弩張,甚至腥風血雨。只有自己的繼位過程,光明正大,水到渠成,沒有一絲波瀾。命運對自己實在是太慷慨了。

不過作為一個情商極高的人,弘曆絕不會洩露心中的任何一絲興奮。他迅速調動起全部精神,投入到“孝子”角色中去。

大行皇帝的喪事進行得迅速而周到。

《清高宗實錄》記載,新君對於喪禮上孝子的所有規定動作,都演出得十分盡力,十分到位,十分令人感動:大殮之際,他“痛哭失聲,擗踴無數”,就是說無數次掙扎跳躍,攔著不讓人蓋上棺材。“從頭一天夜半到第二天日暮,皇上哀慟深切,哭不停聲,一整天水漿不進,群臣伏地環跪,懇請皇上節哀,皇上悲不自勝,左右都感動哭泣,弗敢仰視”。

按禮制要求,大行皇帝(剛剛死去的皇帝)皇輿回紫禁城時,嗣皇帝應該在乾清門內迎接。然而弘曆不同意這樣做,他堅持要親自全程護送皇輿回宮。大臣們當然不能同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