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上升。偶有波動,起伏也不很大,仍舊遠遠多於城市仕子。
可大概五十年前的樣子,也正是鄉間仕子人數到達頂峰的辰光,就好像一道分水嶺一般,將前後五十年攔腰斬斷,鄉間仕子的人數開始慢慢下降。
在大概三十年前,在與城市仕子人數重合之後,雖然之後並不是斷崖式的下降,也有微微抬頭的辰光,可到底不負幾十年前把城市仕子人數牢牢壓在屁股底下的盛況了。
誰都沒有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唯有秦連豹同秦連龍。
告訴大夥兒,其實何大人得出的也是類似的結果,不過他那的情況或許要好上一些,起碼鄉間仕子的人數還是多於城市仕子的人數的,不過也已經相差無幾了。
卻沒有告訴他們原因,小小子們就想方設法弄來了一屋子的地方誌。饒是學塾裡頭年假解館的辰光,都沒有出去玩兒,但凡有空,就在家裡頭翻書。
花椒看在眼裡,甚的都沒有說,也陪著哥哥姐姐們整理資料。
只費了諸多心力,待到翻過年來,得出來的疑似結果,竟然是因為蓮溪,或者說是因為崇塘,商業興盛繁榮的緣故。
“這是怎的個說頭呀?”丁香一腦袋的不解。
“難道是過盛必衰嗎?”五堂哥用手指反覆描著花椒繪製出來的折線圖,喃喃地道。
六哥就指了指折線圖一旁標註的座標數字:“你們看,若是將城裡鄉間的仕子人數相加起來,總人數一直都是上揚的,只不過鄉間仕子人數佔比越來越少罷了。”
確實是這個道理。
可道理都明白,卻不知道為甚的。
大堂哥又將裝訂成冊的報告往前翻了幾頁,指了一摞名姓給他們看:“這些進士及第的人家的祖籍都在蓮溪鄉間,只不過之後早就搬去縣城居住了。”
正如之前方慶所說的那般。
☆、第四百七十七章 無奈
前前後後忙活了將近兩個月,這期間還將百年來的地方誌翻了個遍,就得了這麼個結果。
大堂哥二堂哥這幾個略為年長的考慮的更多一些,不免憂慮,其實也是不甘心。就計劃一壁唸書,一壁深入調查下去。
卻是懷揣著阻住鄉間衰落的理想的。
不敢說想要重振鄉間往日的榮光,只希望衰落的腳步,能夠慢一些,再慢一些。
鄉間把精心培養出來的子弟送出去,結果連人都收不回,這未免太過悲哀了。
而幾個小的卻是垂頭耷腦的,暫且還提不起精神來繼續,來挖掘內心所想。
當然,這其中也有經由秦連豹最後裁定,小東西們打的東道,被判了個平手的緣故在裡頭。
興興頭頭兩個月,結果就像一拳頭打在棉花上,這種軟綿綿的滋味,實在是太難受了。
只方慶小麥則因著家去過年的緣故,並沒有參與到最後,也恰好錯過了結果的公佈。
翻過年復又過來唸書的辰光,眼見四堂哥同丁香幾個俱是一副垂頭喪氣的模樣,自是唬了一大跳,都忘了詢問結果了,先問他們怎的了?
就擔心他們不在的這一個月,家裡頭又橫生事故。
是的,就是“家”。
一鍋飯吃了這麼些年,他們最為恣意最為快活,同樣也是成長最快的辰光都是在秦家度過的,甚至於還曾共患難,哪怕多年後再想來都是熱血沸騰,其實方慶同小麥早就打心裡將秦家當做家,把秦家這一串小小子小丫頭當做嫡嫡親的兄弟姐妹了。
其實真個說起來,若以常理來論的話,其實以方慶同小麥的年紀,已經可以成家立業頂門立戶了。
只是因著種種原因,兄弟倆的媳婦兒暫且還沒有著落。反正家裡頭也不急等著他們賺錢回來開銷嚼裹,方良就屬意他們再跟著秦家多念兩年書。
其實說是跟著秦連豹唸書,但實際上,也不單單為了唸書。畢竟這兄弟倆念再多書,也下不了場考不了狀元。
可方良早就看明白了,秦家本來就不單單隻教孩子們唸書寫字。
就拿方慶來說好了。
方良這個當老子的說句實在話,沒把方慶丟到秦家教養之前,這臭小子,渾身上下,怕也就一張嘴能瞧的。
其實他也大差不離的,到底打小在這大雜院似的群房裡頭長大的,鑑貌辨色,見人說人說見鬼說鬼話,根本不用人教,打從會說話兒起就有這樣的本事兒了。
尤其方慶,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能說慣道,最會逗人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