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3 / 4)

黃一直沒有離開過鹽阜地區。

父親說:“工作中有不同認識是很正常的,把這些分歧帶入政治領域,是錯誤的,有害的。黨應該吸取這個教訓。”父親頂著高壓,在黃克誠廬山落難時保持著對他客觀的評價。他說:“我永遠不會去做這種卑鄙的事情。”

黃克誠豈能不明白呢?他在《自述》中寫道:“會議調整了對策,集中了所有和我關係多的人,要求他們揭發我、批判我。為了避免包庇反黨分子之嫌,許多人都要表現一下。也有幾個和我共事很久、瞭解我為人的同志,在會上一直沒有發言。這樣做是要擔風險的,連我都擔心他們會受連累。”

黃克誠是條硬漢。“文革”中,專案組知道他當年受過華中局的嚴厲批評,想利用矛盾讓他揭發當時的領導人。他說:“我們是因工作中意見不同有過爭論,這在革命隊伍中是常有的事,我不知道,也不認為他們叛黨。”

難道歷史真的是個可以任人打扮的姑娘嗎?革命戰爭的歷史就是一部充滿了矛盾和鬥爭的歷史,戰爭年代不能迴避,現在回憶歷史就更用不著迴避。

3 我是他的“剋星”

1945年是讓歷史難忘的一年。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畫上了句號;終極武器原子彈,在日本島國炸響,十數萬天皇的臣民,在幾秒鐘裡化成了灰燼,人類從此進入了核時代;雅爾塔協議簽署,由此劃定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世界冷戰格局。

這一年,對中國人民來說同樣是輝煌的。經過整整8年的浴血奮戰,終於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在中國近代史上,這是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的勝利。是整整一代人,以他們的血肉之軀為代價,留給後人的一份遺產。這次戰爭激發了中國人民從整體上民族意識的覺醒,中華民族從此由衰敗走向振興。

我,也在這一年降臨到人間。

媽媽說,生我的那天,月亮像個銀盤,特別亮,亮得都有點兒悽慘,秋風習習,吹過空曠的田野,將世間的一切都吹得似有似無一般。

是難產。整整折騰了一天,大人孩子像過了趟鬼門關。媽媽說,你生下來不會哭,胎死腹中?也是命不該絕,正巧有個婦產科的醫生從上海來根據地,就住在隔壁。她聽說有新四軍家屬要生孩子,怎麼就聽不見動靜呢?是醫生的天職吧,過來一看,說是被羊水噎住了。吩咐打兩盆水來,一盆熱的,一盆涼的,就這麼來回地浸泡,再拎起雙腳打屁股,也不知過了多久,終於哇的一聲哭出來。

父親是在我出生的兩個星期後才見到我的。國民黨李品仙部為奪佔徐州,由蚌埠星夜北上。父親任淮北我軍前敵總指揮,4縱在王必成率領下為右路,9縱在張震率領下為左路,阻擊來犯之敵,發起了津浦路破襲作戰。大戰在即,父親在去前線之前,興沖沖地趕來看了媽媽和我一眼。

媽媽回憶說:“你爸看了一眼說,醜東西!又說,再醜也是我兒子!就急匆匆地走了……”有一種說法,出生的磨難,預示著人生的艱辛與坎坷。也不知是指大人還是孩子。路加福音,……瑪利亞的產期到了,就生了頭胎的兒子,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裡……

我來的真不是時候。父親這一走,可就是從生死界上擦肩而過了。

勝利的喜悅是短暫的。當外部的壓力消失的時候,國內兩大政黨、兩個階級的鬥爭便驟然升溫,內戰的煙雲又一次籠罩在中國的上空。

毛澤東發表了他那段為國人熟悉的精彩講演:“蔣介石對人民是寸權必奪,寸利必得。我們呢?我們的方針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

毛澤東的話代表了共產黨人對中國未來走向的意志和立場,但僅僅一個月後,1945年9月17日,在延安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就致電在重慶和蔣介石談判的毛澤東,提出在“針鋒相對、寸土必爭”的方針下,具體為“向北推進,向南防禦”。毛澤東立即回電贊同。面對400萬美式裝備的蔣介石軍隊,共產黨是沒有力量和國民黨硬碰硬的。他們主動放棄了南方8個解放區,做出收縮南部,鞏固華北、山東、華中,控制熱察的決定;不到一個月,又進一步明確為放棄華東、華中、中原、華北,只堅守山東、陝甘。他們要幹什麼呢?他們要集中力量搶佔東北。今天看來,在兩大政黨實力懸殊的殊死搏鬥中,共產黨人的這第一腳,充滿了狡黠和智慧。劉少奇也因此以他的雄才大略又一次贏得了自己在黨內的聲望。

首當其衝的又是華中。

國民黨17個軍約50萬人分批向華東解放區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