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節:推理分析法
3。連鎖聯想法
我國化學工業有“南吳北範”之說,“南吳”是指南方的吳蘊初,“北範”是指北方的範旭東。吳蘊初是江蘇嘉定人,他在20世紀初與人合夥在國內首創味精廠,後來被人們稱為“中國味精大王”。他曾在產品的名稱上大動了一番腦筋。
當時中國市場上只有日本生產的“味之素”出售。吳蘊初想,沒有必要去跟在日本人後面也叫“味之素”,那又取個什麼名字好呢?他想到人們把最香的東西稱為香精,最甜的東西稱為糖精,那麼味道最鮮的東西該叫做味精才好。商品都有商品的名稱,接下來他又想,他的味精該叫什麼“牌”呢?他由味精是植物蛋白質製成的,是素的東西,聯想到了吃素的人,又由吃素的人聯想到他們一般都信佛。佛住在天上,為佛製作珍奇美味的廚師自然是好的,於是,他決定將他的味精取名為“天廚味精”。後來,他的“天廚味精”果然大受歡迎。
“天廚味精”名稱的產生過程就是典型的連鎖聯想法。
4。諧音拼讀法
有夫婦兩人,都是音樂教師。一次,為了買一樣東西,妻子到丈夫的辦公室去,在桌上用紙寫了四個字:“5632”。同事們看了都不知何意,但丈夫一看,立即把要買的東西買了回來,請問“5632”是什麼意思?
原來,“5632”是“速拿米來”的意思。“5632”是四個音符。這就是諧音拼讀法。
……
13。推理分析法
有一天正晌午,邵康節(北宋著名哲學家)和他12歲的小兒子邵伯溫在院子裡乘涼,突然院牆外邊伸出一個人頭來,朝院子中瞅了一圈,又縮回去了。邵康節問兒子:“你說這個人瞅啥?”伯溫說:“八成是個盜賊,想偷東西,看見有人,又走了。”
“不”,邵康節說,“那人是找牛的,不是盜賊。”兒子不信,跑出去向那人問是不是找牛的。“是啊!”找牛的人說,“小兄弟,你咋知道我是找牛的?”
試問,邵康節如何知道這個人是來找牛的呢?
邵康節是這樣解釋的:伸出頭來的人若是個盜賊,見院子裡有人,便會立即縮回去。他見院子裡有人,還是瞅一圈,這說明是在尋找東西,而且尋找的還是會動的東西,只瞅一下而沒仔細看,說明是個大東西,看他的樣子是農民,所以準是找牛的。
邵康節的回答,其實是一系列的推理,這就是推理分析法。
第20節:將錯就錯法
14。找出矛盾法
一天,一個年輕人想到大發明家愛迪生的實驗室去工作。愛迪生接見了他。這個年輕人信心滿滿地說:
“我想發明一種萬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
“真的嗎?”愛迪生聽完以後,笑了一笑,就向那個年輕人提了一個問題,愛迪生問的是:“你想用什麼器皿放置這種萬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嗎?”這個青年被問得啞口無言。
這個年輕人所以被問得啞口無言,是因為他的想法本身就包含著不可解決的矛盾:一方面要承認萬能溶液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另一方面又必須有器皿盛放,即至少有一種器皿不能被萬能溶液所溶解,從而自相矛盾。
抓住題中的矛盾給以回答,這就是找出矛盾法。
15。將錯就錯法
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將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在元朝都城……大都的基礎上,集中了全國各地的著名工匠大興土木。當時被譽為“蒯魯班”的著名工匠蒯祥,由朝廷任命為主持這一工程的負責人。
一次,蒯祥主持建造一座大宮殿。一向對蒯祥十分嫉恨的工部侍郎,在一個雷雨交加的深夜,偷偷地溜進工地,將已接近完工的宮殿大門門檻的一頭鋸短了一段。這是十分毒辣的一招,其後果足以使蒯祥丟掉腦袋。
第二天早上,蒯祥來到工地,發現後大吃一驚。這該怎麼辦呢?已沒有同樣的材料可以重建,工期將至,要重建也來不及了。經過一番苦想之後,蒯祥想出了一個辦法:把門檻的另一頭也鋸短一段,使兩頭的長度相等,同時,可以在門檻的兩端各做一個槽,使門檻可裝可拆,成為一個活門檻,他還想到了,可以在門檻的兩端再各雕刻一朵牡丹花,既可以遮掩兩端的槽,又能使門檻色彩鮮豔,顯得更加富麗堂皇。
蒯祥面對問題所進行的思維方法就是將錯就錯法。
訓練思維的系統性
1。縱向整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