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的身份進入了一家園林設計處,而且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他所構思的設計作品就在設計大賽中得了獎。現在他得到該公司的重用,事業蒸蒸日上。我們可以反思一下,為什麼有那麼多非專業科班出身的學生,卻可以在其他陌生的領域內,創造出專業人士都難以達到的成就?
律師證考取不下來,是這個年青人智商不高嗎?顯然不是,為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工作而改行是他明智的決定。為了成功,最直截了當的方法就是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因為這樣可以提升我們的“情商”,可以調動我們的右腦積極地參與思維。
屈原之所以作《離騷》,源於親隨皇帝左右,有感而發,歸根到底在於他擁有了充滿激情的聰穎,擁有了情商。司馬遷的父親是老太史令,也是才思敏捷,滿腹經倫,但我們對老太史令卻不甚瞭解。原因何在,就在於老太史令沒有司馬遷那種成就,沒有他那種情商。司馬遷出於宮刑,出門走路都很困難。在這種情形下,他奮發圖強,救民之所急,響民之所應。最後,終於寫出了53萬字的《史記》。同樣,我們做事情最重要的不在於智商,而是在於情商,正所謂態度第一位,能力第二位(如圖17所示)。
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
人既具有抽象思維,又具有形象思維,而常人由於見解的不同,往往只注重抽象思維的運用。導致在應試教育中出現高分低能的怪現象,記得前年有一位清華學子,在托福考試中奇蹟般地得了滿分,但卻被國外的大學所拒絕,是因為他的抽象思維不發達嗎?恰恰相反。人類在最初幾十萬年的進化過程中,並沒有抽象的文字出現,僅靠打手勢或肢體語言去交流資訊,因此形象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如圖18所示)。
記的有一次,我在與我國著名教育演講家李燕傑教授聊天時,李老談及了這樣一件事:他在德國漢堡講學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