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苗頭,跟蹤做了大量的實驗,最後得出了現代醫學的解釋,即:中醫辨“證”所說的“腎陽虛”時,就相當於西醫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紊亂”的結論,這是真正中西結合的解釋和成果!啟發意義極大!(見《中西醫結合雜誌》1984年第4卷第8期吳鹹中著《光明的前景,廣闊的道路》一文。)
【問】請再舉例詳述中醫辨證論治的優缺點。
【答】可以。中醫辨證論治的優點:首先它充分體現了整體觀念——即從病人得病後進行綜合概括,易見全貌;還有是有很強的考察疾病變化的“動態觀念”——即把疾病放在不斷變化的觀念下去考慮。現代醫學也證明了疾病是致病因素與機體感受性、抗病力、免疫力以及外界條件等相互作用的過程。那麼,“證”就正是這個過程的體現了。因此說“治證”更全面、更本質,所以特別適宜那種病情複雜因而全身失調的慢性病。又舉例:冠心病,是國內外的幾大難症之一。用西醫“治病”的方法,對較單純的病例,從各種藥物到手術療法,針對性強,效果好,是事實。但對病情複雜的病例,區域性單一的療法就顯得顧此失彼而少良策。此時,中醫“治證”的療法就顯出優勢來了。這類例子,中醫老先輩蒲輔周在他的驗案中就有記載,如其所遇到的四個冠心病病例,都是複雜的疑難病,蒲老就用了四個完全不同的方法治療,都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特別具有示範啟發意義的是“胸痺(心絞痛)”一例,生動具體地說明了中醫辨證論治、動態平衡觀念的正確。患者除了有“心絞痛”主症之外,還兼有慢性膽管炎、膽絞痛、遷延性肝炎、慢性腎盂腎炎、腎絞痛等病,可說是集幾種目前世界上最棘手的疾病於一身了。病程已六年,住過國內外著名醫院,幾經高手,未見顯效。長期臥床不起,心絞痛多達一日劇發5~7次,病情之難雜,可說是已到極頂。但最後在蒲老細心辨證施治下,病人終於出院而且回新疆工作了。細看書中蒲老先後診治經過,他緊緊地抓住了病人各個階段的“證”,前後換用了許多方劑和藥物,因而取得了很好的療效。蒲老為什麼要換用那麼多方劑?原因是這個病人的“病”多,“證”更多,每個病每個階段都是一個“證”,這麼多的“病”交叉變化了,又是一個“證”,所以這“證”就特別多。改換的方劑多,藥物加減也要多,這樣才能絲絲入扣辨證明確而取得全面的效果。辨證論治的優越和重要,在這類例子裡得到了充分體現,也經受了嚴格的對比與考驗,是很有啟發意義的,餘可類推。(見附註1)
“治證”的缺點是它籠統模糊,無針對性,因為不能定性定量,所以不易普遍重複療效,等等。比如上述蒲老的“辨證”是高水平了,但因為不易定性定量,可變性大,別人也不易學,也不易普及。現在雖有“專家電腦診治系統”,但也只能是他本人經驗的重現。如何在他的經驗基礎上利用電腦等現代裝置“自動”地發展和提高,正是值得人們思考和探索的。
西醫“辨病”的優點是它乾脆而利索,針對性強,能擊中要害。如前舉的冠心病,同是這個病,如果病人能早期治療,當他沒有全身失調時,那麼西藥的作用大而快,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就可控制症狀。而各種手術如“搭橋”手術等更挽救了許多病人的生命,這類例子是很多的。又如前舉的肺結核,也只有在西醫“治病”研究的基礎上,才發現了“病灶”和“結核桿菌”,才因而有各種手術療法和各種“抗癆藥”,才從而改變了長期以來“十癆九死”的悲慘結局。更廣泛地說,也只有有了西醫的微生物學等等,才找到了各種致病的病原物,才有針對性極強的疫苗的應用和免疫學,從而有效地預防了各種傳染病……
【問】有人說“十個中醫十個樣”,沒個準。這種說法對嗎?
【答】“十個中醫十個樣”,是指中醫對一個病(特別是西醫所說的“病”)的診斷和治療沒有統一固定的標準而言,這是事實。但不全是如此,這又是關係到“病”、“證”的概念問題,現舉例解釋如下:
原因一,上面已說了,中醫的最後診斷在“證”,“證”又有階段性和型別性,而且還講“個體差異性”、“地域性”等,十分強調動態觀念。所以同是一個病,出在不同的階段、型別、時間、地點、性別、年齡、體質等時,證的診斷就不同,治法當然也不同。比如西醫的流行性感冒,春天時請中醫會診,舌一看,脈一摸,說“此春溫溫病也”。夏天了,同樣是流行性感冒,請同一個中醫會診,同樣舌、脈一看,說“此暑溫溫病也”。對不對?都對。西醫的病原相同,但時間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