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1 / 4)

血液迴圈系統,即說它是血管,因為古書說它是“氣血執行的通道”嘛!結果在西醫的解剖刀下發現一部分是血管,但有的又不是,所以不對。

(2)是神經系統?因為凡是穴位,在針灸針紮下去時都有酸、脹、麻、重、電擊樣感覺,這些也正是神經系統的反應。而且還和西醫學的“海特氏帶”神經現象也很相似。但遺憾的是,在解剖刀下所見,也還有很大部分並不符合,特別是一些經絡的感覺傳導現象的通路也有許多是不符合的,所以又不全是。

(3)是淋巴系統?事實證明,更只是小部分相符,所以就更不是了……那麼,說了半天,到底是什麼?答覆是:目前看來,還不能得出很明確的結論,還在大力探討研究之中。但目前就筆者所知總的印象是:

經絡系統是我國前人早已從“感傳”角度上發現並已充分利用了的完整的功能系統。它的這種功能可能就是西醫學裡所知的神經、血管以及各種體液調節機制等各系統功能的綜合表現。

(2)因為在西醫現有的解剖刀下還沒有找到完整的經絡系統,所以有的人認為:用現代西醫解剖學方法去找經絡是一種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錯誤……看來為近代醫學做出重大貢獻的解剖學也有它的適用範圍……經絡的實質可能是人類感覺器官以外的客觀存在(意即一個不是現在解剖學所知的另一個系統)。

(3)也有不斷報道稱已經找到了經絡形態學的實質,但似尚未完全統一認識。

筆者領會,經絡系統肯定是存在的,至於它的存在形式,還沒有得到人們的一致認識,但最起碼它是一個完整的功能系統。因為這也正是中醫學“重功能、輕實質”的特點。但話說回來,功能、實質是一個機體生命的兩個方面,既有功能,必有實質。作為一門科學,在充分使用功能的同時,實質當然也應該去找的。

不論如何,由上可見,經絡學說的研究確是十分重大而引人深思的。因此很受對此有識之士的重視,認為經絡系統的實質如果一旦得到現代科學的闡明,那麼它將引起整個醫學乃至其他科學的變革,例如錢學森同志在全國中醫學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發言中曾說:“研究中醫要用最前沿的科學技術,其成果將反過來改造現代科學。經絡研究正屬其中最有希望的問題。”又如著名生理學家、經絡研究名家孟昭威也曾說:“我早已認為,經絡本質的闡明是若干個諾貝爾獎金級的問題。”(見《中國針灸》1985年第3期36頁《〈國外對經絡問題的研究〉一書讀後感》)所以說,經絡研究的前景是十分誘人的,它在等著我們去研究探索!

九、對中醫科研工作有什麼看法和建議?

中醫科研,筆者除曾參加過經絡學說、“經絡感傳現象”等課題的研究之外,其他參加的不多,經驗很少。但透過長期臨床接觸和思考,結合文獻資料的學習,也有一些看法和體會,並有所建議。現分點闡述如下,請指正。

中醫科研的內容,從大的說,當然是繼承、發揚兩大方面,而研究工作要圍繞著這兩個方面進行,相輔相成,不可偏廢。小說下載

先說繼承。總的是將中醫學歷代以來的經驗和理論加以整理總結,然後用正確的觀念、方法加以闡明並達到儘量的統一,這個工作已經做了很多。

再說整理文獻,即所謂“鑽故紙堆”。當然要“鑽”,因為祖國醫學至今已幾千年了,祖先留下來的遺產,典籍浩繁,所謂“浩如煙海”、“汗牛充棟”即是。而歷代以來,又因發展的時代、地域、社會環境等的不同,相距跨度太大,又加中醫學有模糊籠統、不能定性定量等特點,所以學說紛紜,門派林立。有的內容很不統一。大的如“外感病”,就有“傷寒”、“溫病”之爭。即有的用《傷寒論》的學說分類,有的用“溫病學說”分類,同是“溫病學說”又有“衛氣營血”與“三焦學說”之分……這是指大的內容。小的則如一味(種)中藥的品種真偽,一個針灸穴位位置和功效的大小等等,都要透過嚴格鑑別整理,以達到基本上的統一,從而為下一步發揚提高提供可靠的基礎。

在這個繼承工作中,要防止兩個傾向:

是要防止那種純儒家經學式的研究傾向,以經注經,只在文字字面上用力。而是要著眼於實質性的探討,緊緊結合臨床加以整理。比如《傷寒論》的“六經辨證”和溫病學說的“衛氣營血”或“三焦”辨證,只要臨床實用上“同”的多,就照“同”的看法大致先統一起來,以便於臨床上的推廣和提高。當然,主張“異”的,也應爭鳴,但可以放在後一步或次要的地位,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