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治療原則、預防措施和有關建議,因而成為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寶典”。
春節前後,廣州的病人數越來越多,不少醫院因不大瞭解“非典”的傳染性而遭到重創。這時,鍾南山主動請纓,要求將最嚴重的病人送到呼研所。
作出這個決定需要很大的勇氣。第一,當時病因不明,誰都沒把握治好病人,治不好就等於砸了自己的牌子;第二,當時已經明確該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病情越重,傳染性越強。
鍾南山沒有考慮這些。他對全所同志說,考驗我們的時候到了,我們本來就是研究呼吸疾病的,最艱鉅的救治任務捨我其誰?
從此,一個個危重“非典”病人紛紛從其他醫院轉送過來。這些病人或合併感染,或多器官衰竭,治療工作相當繁重,一個病例資料就相當於一個普通病區全部病人資料的總和。
鍾南山只有一個信念: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盡1oo%的努力搶救每一個病人。他成立了由老中青三代呼吸病專家組成的攻關小組,夜以繼日地查閱文獻,嚴密觀察病人的變化,細緻記錄各種可供研究的資料,終於找到了突破口:當肺部陰影不斷增多,血氧監測有下降時,及時採用無創通氣,病人的氧氣吸入量就會增多,能較好地改善病人症狀;當病人出現高熱和肺部炎症加劇時,適當給予皮質激素,阻止肺部纖維化;而當病人繼細菌感染時,必須有針對性地使用抗生素。這些治療措施後來被多家醫院所採用,成為通用的救治方案。…;
鍾南山始終奮戰在救治病人第一線。有一個家庭,5口人有4人感染。其中大兒子情緒非常不穩,經常從隔離病區衝出來,說要見他太太,他捨不得他太太。鍾南山就親自去做思想工作,平定了他的情緒。
在鍾南山的鼓舞和帶動下,呼研所的醫務人員像尖兵連的戰士在一線衝鋒陷陣。患者周某曾使很多醫務人員感染,被轉到呼研所後,醫務人員是明明知道有危險,仍毫不畏懼地救治。可以說,在病高峰期,救治一個重症患者,就像戰士炸碉堡,救一個,就有一個醫務人員被感染倒下。
在“前仆後繼”的戰鬥中,呼研所一共有26位醫務人員被感染。儘管如此,沒有一個人逃避,沒有一個人後悔。一些感染後治癒的醫務人員重新披掛上陣,還笑言自己有了抗體,“百毒不侵”。
鍾南山給全所人員慈父般的關愛。何醫生是所裡第一位感染“非典”的醫生,她回憶起1月底感染住院的經歷就十分感動,她說:“我住院的第二天,鍾所長就打電話來詢問情況。兩天後,我的病情加重。鍾所長當時在出差,連夜給我制訂了治療方案。對於每一位患病的醫生,他都要一一聽診、看望。”有一位醫生感染後,不能接聽電話,在外地出差的鐘南山就在晚上9時病情。
正是在鍾南山的人格魅力感染下,呼研所的醫務人員,勇敢地衝鋒陷陣。
春節期間,廣州的“非典”疫情一天天嚴重起來,新增病患者越來越多。2月3日,大年初三,省衛生廳成立廣東省非典型肺炎醫療救治專家指導小組。鍾南山任組長。從此,他“名正言順”地當起了“飛行”指導,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奔。為了聯絡方便,平時很少使用手機的他24小時都開著手機。廣州市大小醫院,凡是收治了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只要有請求,他都隨叫隨到,悉心指導。有時甚至連廣醫一院的同事們都不知道他的行蹤,因為他實在太忙,常常一個求救電話打來,只要手邊暫時沒有其他大事,就立刻出,身邊人都來不及通知。
2月11日,就在社會上各種謠傳最盛的時候,省衛生廳舉行記者見面會,鍾南山以院士的身份鄭重告訴大家,“非典”並不可怕,完全可防可治,大家應該配合政府和衛生部門,共同抗擊疾病的挑釁。社會情緒開始安定了。人們也許不知道,記者見面會結束後,鍾南山又拖著一身的疲憊,趕往一家醫院參加會診。
鍾南山不僅幾乎跑遍省裡出現病例的每一個地方,還飛到北京、香港等地講課指導。呼研所的專家,很多都是他的學生,也到全國各地“飛行指導”,北京、上海、山西、四川等地都印下了他們忙碌的足跡。有人開玩笑說:“要想請鍾院士看病非常容易,得非典型肺炎就行了。”
鍾南山的整個春節,都是在會診和指導救治的忙碌中度過。他兩年多沒見的孫子從紐西蘭回來了,他也沒時間親近。甚至連除夕和元宵節都堅守在治療一線。
畢竟鍾南山已是66歲的老人了。呼研所的其他專家擔心他的健康,主動提出替他去會診,回來再向他彙報情況。但他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