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投資札記之二:選股沒有秘密(5)
在針對中小企業和個人客戶的銀行業務服務中,IT技術的高低決定了銀行服務水平的高低。產品容易複製,但服務很難複製。寧波銀行有它自己的特色。
另外,董事長陸華裕先生與行長俞鳳英女士,回答問題時,其溫文爾雅、禮貌待人、邏輯清晰、回覆嚴謹,從未遺漏任何一個提問問題的細節,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還有就是陸華裕先生客觀分析問題的態度,讓我感受著一種寧波人溫和、實在、謙遜、低調的風格。
[備註:以上只是現場的幾點印象,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2007年7月10日
招商銀行的未來
沒有事物是永恆的,招商銀行也一樣無法確定自己的未來。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只要有人類存在,銀行業就會一直髮展下去。某種意義上,“銀行業的未來就是人類社會的未來”(見《銀行業的未來》第71頁)。
過去100年,銀行業變得越來越重要。按照2005年晨星公司的資料,在2005年按資產排名的10家最大的公司中,其中有8家是金融集團企業。2006年中國上市公司中資產最大的10家公司中,有9家是金融企業。過往的常識也告訴我們——銀行業有著與生俱來的優勢,投資頂尖的銀行會有豐厚的回報。
那麼,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判斷國內哪一家銀行是最優秀的,找到其中的冠軍,也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以我們的角度,無疑招商銀行是其中的佼佼者。銀行業是靠信用和信譽生存和發展的行業,源於招商局悠久歷史文化的招商銀行,有一種在中國我們能直接感受到的力量。而招商局旗下的招商局國際、招商銀行、招商地產、招商證券、赤灣、中集以及早前的平安保險等等,都是在各自領域中名列前茅的企業,一家好不說明問題,但如果一個企業群中絕大多數出色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招行作為國內最先實現業務轉型的商業銀行,得益於紮實的個人客戶基礎、先進的IT平臺和優質的客戶服務,在國內個人業務和中間業務中品牌優勢顯著。國外成熟市場中間業務的佔比為30%~40%,花旗銀行80%的利潤來自中間業務,恒生銀行為,法國興業銀行達到,而招行為國內最高的左右。在最信任銀行的排名上,中國中高階商務人士最為青睞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和工商銀行,其次才是滙豐、花旗、渣打三家老牌外資銀行。對於銀行提供的理財產品,高階人士最為看重這家銀行的信譽,其次是理財產品是否帶來高收益以及理財人員的專業化程度,再次才是風險和高質量的服務。
對未來中間業務貢獻最大的是信用卡業務,麥肯錫提供的資料也支援這種分析與判斷。從全球來看,信用卡業務愈來愈成為銀行的核心業務和主要利潤來源之一。花旗銀行和摩根大通等是目前主導美國信用卡業務的金融服務巨頭,目前花旗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收益已佔純利潤的1/3。而美國另一家主業集中於信用卡業務的公司——美國運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 pany)發行的“運通卡”利潤已達到佔公司全部利潤的70%。2006年,招行信用卡髮卡量比2005年翻了一番,超過前三年的總和。招行流通卡佔髮卡總量的70%以上,其中每個月使用一次信用卡的持卡人佔到45%~50%。從2003年到2006年間,招行信用卡刷卡消費每年都要翻一番,2006年當年超過了前三年的總和,創造了單月消費額超過80億元人民幣的紀錄。據統計,招行白金卡客戶的月均消費萬元,金卡客戶和普通卡客戶的月均消費分別為3000元和600元,每卡平均月消費金額近1200元人民幣;招行信用卡客戶中超過35%的人月收入達到8000元人民幣;樂於透支消費的21~30歲的年輕人佔據了持卡人總數的,其中絕大部分人都是大專以上學歷。目前,招行信用卡的呆賬率不到1%,低於國際同業4%~6%的平均水平。
美國第一資訊國際公司2007年初公佈的一份調查報告稱,國際金融機構對中國電子支付方式的前景表示樂觀。參與調查的152家銀行高階管理人員,85%的受訪者看好中國信用卡市場前景。目前,有超過10億張銀行卡在中國市場上流通,僅在2006年,中國就發行了超過2億張新卡,其中約5000萬張信用卡,信用卡數量上升了39%,而招商銀行2006年發行1034萬張,佔據了信用卡市場20%的份額,這種趨勢支援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