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1 / 4)

小說:長安古意 作者:低訴

大週末年至今,朝堂經歷的是一場浩蕩的災難,因為皇帝的殆政與昏庸導致大權旁落,權力被各種力量的撕扯。一些人用殘暴、野心、貪婪、怯懦、順從、沉默、自願或被動地殺掉另一些人,用自己的慾望成就旁人的絕望。每個人都在為這場浩劫推波助瀾,每個人都是這場悲劇的兇手。

最終皇帝李旦仍然不得不順應大多數臣僚的意願,罷免了蕭至忠、崔日用、韋嗣立、趙彥昭、張嘉福、崔湜等幾位宰相和銓選重臣,宋之問宋之遜等人關入京兆府待審。一時中書省幾乎出空,出於皇帝天生的謹慎,他並未驟然提升什麼人,唯一留用的宰相崔瑰,和被遷至中書侍郎的張說,皇帝僅僅是考慮到他們是文學之士,現在詔令四出百廢待興,還需要有幾個文字了得的人。在這場吵吵嚷嚷地清算之後,皇帝明顯神情疲憊,詢問群臣是否還有事要啟奏。

中書舍人劉幽求再一次出班道:“陛下今日重振朝綱,九州同貫,萬里同風,然人心未安,家國事重。昔日賈誼曰,一人有慶,兆民賴之,請陛下早建儲位,太子正而天下定也。”

群臣皆未想到,皇帝方登基第一天,就有人提出立太子之事,都不禁倒吸一口冷氣。剛剛謝恩回班的張說下意識稍稍側目,向平王李隆基望去,卻不料李隆基也正向他望來,兩人目光一擦,張說心知千秋功業就在這一念之間,一咬牙出班道:“劉幽求言之有理,今平王始建大功匡扶社稷,諸皇子中無人能及,宜正位儲君。”

李隆基被人提及,已不能再安立班中,忙出班跪下道:“臣此番舉事,為親不為身,若貪圖功勳而謀思儲位,將有何面目見天下人!承繼之道,鹹以冢嫡居尊,宋王昔日已立為太子,臣如何敢做非分之想。”劉幽求道:“平王此話差矣,臣聞除天下之禍者,當享天下之福。平王拯社稷之危,救君親之難,論功莫大,語德最賢,無可疑者。”薛崇簡素知李成器性子恬淡,便是舅舅要立他為太子,他也未必肯要,卻見不慣劉幽求如此迫不及待為李隆基爭儲位,在班中冷笑一聲道:“這話當真好笑了,除天下之禍者,當享天下之福,是不是陛下也該把皇位讓於你劉大人一半啊?”

李成器忙回頭禁止他道:“請立節王慎言!”太平在御座旁冷笑道:“我看這話倒不錯,拯君親於危難,人子之份也,若是以此便可邀功奪嫡,我大唐必定世代陷入骨肉紛爭之中。今陛下有元子在,敢枉議他人者,皆該斬首!”

李成器知道此時自己不得不說話了,他早已想定,倒也無甚猶豫慌張處,出班來向父親躬身道:“國家安則先嫡長,國家危則先有功;苟違其宜,四海失望。臣之鄙陋無德,陛下鹹知。數年來無一建樹與國家,無一孝養與尊親,能苟存性命至今,皆仰賴……”他稍稍一側首,似是想回頭望什麼人,卻又忍住,正色道:“……陛下、姑母與隆基庇護。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悚,其形渥,兇。’言不勝其任也。臣竊望陛下能垂憐臣羈縻半世,賜臣詩酒殘生,與親友為伴,安享聖朝太平,臣心已足。臣死不敢居平王之上。”他說到最後,聲音中微帶哽咽,想到宋王李成器一生遭際,朝中許多大臣不禁心中唏噓。

太平朗聲道:“宋王不曾聽說,天予拂取,反受其疚麼!儲君是天下明日主,安社稷以德不以功,豈可以殺伐陰謀之術取得!”李成器神色平靜,略帶歉意仰頭望了父親與姑母一眼道:“臣記得昔日陛下將皇嗣之位讓於先帝,曾數日泣涕不食。臣雖不敏,卻不敢背君父之德。”他說到此,忽然換了稱呼道:“爹爹,數日前在百富院中,爹爹曾與我嘆惋此生諸多遺憾,我的心願志向,爹爹早已洞悉。我並無膽略,將自己置於九鼎之上炙烤,更不願將身邊親近之人,置於百官萬民眾目睽睽之下。就算是兒子恃寵驕盈,請爹爹、也請姑母成全我這唯一的願望吧!”他恭恭敬敬叩了個頭,起身並不回班,竟是頭也不回徑直朝殿外走去。

71

71、七十、佳氣紅塵暗天起(下) 。。。

宋王一出朝堂,朝中立時靜了下來,眾人一時都望向皇帝,只等他說話,也不知是否連日來諸事不斷,皇帝明顯有些倦怠疲憊,他望著神情忐忑的群臣,嘆了口氣道:“方才宋王提到我——”他說到此處略帶歉意一笑,似是還不慣這樣的稱謂,改口道:“朕,數日前百福院中的生涯,彼時夏夜雷雨,而我們所居之處地勢低窪,院中往往積水,頗苦陰溼,便覺‘巢居知風寒,穴處識陰雨’'1'一句有理。朕今日方踐祚,先帝山陵未必,許多大事尚要緩緩商議,建儲之事,容朕再思量陣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