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2 / 4)

議》中,說:“他在抗日救國運動中,曾不斷的表現出英勇鬥爭精神,無有動搖的堅強意志。”

在被“派到最下層去改正錯誤”期間,從組建訥河地方武裝,到最終犧牲,同樣表現了他的英勇鬥爭精神,毫不動搖的堅強意志。

1939年6月21日,《馮仲雲關於部隊在下江活動、供給、幹部等情況給金策等同志的信》中說:

我提議北滿要發起一個追悼運動,來追悼和紀念我們一九三八年來犧牲之先烈魏長魁、關化新、陸希田、張傳福以及最近犧牲的張連科、雷炎、陳芳鈞、孫紹清等,我們要詳細研究他們犧牲之經過,詳細的他們的史蹟的記載,最好寫出傳記,提高全黨及全隊對保護幹部之注意!

1940年12月8日,《張壽海Ц�涸鶩�靜⒆�洩倉醒胝�尉值謀ǜ妗分校�諏諧觥度�肪�剎客臣票懟罰ù幼苷��⒆懿文背さ街Ф映ぁ⒄��⒉文背ぃ┖螅�吹潰�

最積極的、忠實、勇敢、有戰鬥歷史、經過鍛鍊的青年幹部,如白福厚、許寶和、隋德勝、曹德勝、孫繼州、姜文貴、徐澤民、王景華等軍事指揮員,姚士同、遲萬君、樸吉松(韓國炫)、金永賢、張榮、韓玉書、吳時英(韓國炫)等政治工作員,這都是我軍戰鬥幹部。其外如夏振華、李靜波、王勤、李福才等後方管理工作員,張中孚、徐子英、金貞順、張英華(韓國女炫)等文化技術幹部。

以上多為團或團以上幹部,後來大都犧牲了,有的這時已經犧牲了。

“我的頭顱我的熱血是貢獻民族革命”

張蘭生,原名鮑巨魁,滿族,1909年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1928年師範學校畢業,1932年入黨,歷任珠河中心縣委書記、北滿臨時省委書記、3軍政治部主任。

像張蘭生一樣長期從事地方工作的高禹民,原名高升山,1916年生於山東省高密縣,八歲時隨父闖關東到依蘭土龍山,1934年在依蘭中學讀書時參加抗日活動,曾任依蘭中學黨支部書記、依蘭縣委書記、下江特委書記。1939年冬轉移到西荒,1940年4月後先後任9支隊、3支隊政委。

高禹民中等個頭,眉清目秀,英俊文雅,思維敏捷。上隊後,曾參與指揮攻打克山、霍龍門戰鬥,年底在阿榮旗王兆富屯戰鬥中犧牲。

有漢奸告密,先來一中隊鬼子,後來大批偽軍。晚上9點多鐘打響。王明貴、王鈞帶教導隊部分人員住在屯子東頭,衝到後面山上,搶佔制高點。高禹民帶主力住在屯子西頭,遠點,沒衝出來。王明貴指揮用火力壓制敵人,掩護、接應主力,高禹民帶個機槍班,佔據雪地中兩塊突兀的大青石,向衝上來的敵人射擊。激戰一個多小時,主力大都撤到山上,高禹民和十幾個人被敵人包圍。敵人喊話,讓他們投降。高禹民讓教導隊長安永化用日語喊話,讓敵人投降。

王鈞老人說,第二天傍黑時,我們又回到王兆富屯。烈士遺體讓敵人拉走了,大青石上除了彈痕就是血,雪地上一層彈殼。那雪不是白的了,彈殼都紅了。

無論省委書記、軍政治部主任,還是普通士兵,要使後人比較詳細的知道他們的事蹟,須得兩個條件。一是當年有比較詳細的資料,並能留存下來,二是有比較熟悉他們的人活下來。張蘭生長期做地方工作,這種“地下工作”,原本就是難為人知的。

1940年6月1日,《張壽海�硨嘀哺�鴆叩男擰分興擔�

三肇張文廉同志光榮殉國矣,真使人痛心,李道文(十二支隊參謀長)全家殉難,敵人破壞了一些公開關係,但秘密組織敵人是無法知道。

張文廉,1913年生於寧安,北平一中畢業,1935年秋回鄉抗戰,參加5軍,任連指導員,戰鬥中失散,半年後找到隊伍,被誤認為是奸細,險些被處死。之後任3軍秘書、青年科長、三肇地區龍江工委書記,1940年被捕,堅貞不屈,被日寇填進松花江冰窟窿裡。

張文廉被捕後,金策曾指示徐澤民,一定千方百計營救,花錢買出來也行。

不知道徐澤民具體怎樣營救的,只知道他是不遺餘力了,還知道徐澤民、小孔、尹子奎等人都犧牲了。

而誰都知道的,如果沒有地方黨的配合,訥河、克山、肇源是不可能打下來的,許多好仗都是沒法打的。

還知道張蘭生、高禹民白紙黑字給我們留下的精神財富:

我的頭顱我的熱血是貢獻民族革命,是貢獻於黨的事業。

親愛的同志們!現在我正是無錢無糧,山盡水窮的時期,是最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