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的關頭,但不論是怎樣艱苦和困難,不論是怎樣的捱餓和受凍,只要是血在溫,只要是頭尚存,絲毫不能變動了革命的意志,請勿念!
小孩隊
曹曙焰老人說,我上隊不久就見到何畏,圓臉,大眼睛,挺招人喜歡。那個頭使大勁也就1。50米的樣子,一看就是個小孩,大家卻叫他“團長”,沒一點兒開玩笑的樣兒。我心裡納悶兒,這麼大點小孩,怎麼就當團長了呀?後來知道,他上隊前是兒童團長。
何畏,1922年生於賓縣,八歲到方正縣大羅勒密,給人放豬。1935年初參加兒童團,當團長。“討伐隊”來了,人們跑進山裡,讓他回村看看。鬼子軍官和偽軍官腰裡的手槍,讓他眼饞,那也沒招呀。村頭孤零零的一家院子裡,架著十幾支步槍,偽軍在屋裡睡覺,一個哨兵在門口抱槍打瞌睡。何畏立刻有了主意,回來跟農民自衛隊長鄭萬昌一說,大家齊聲說好,立即行動。自衛隊藏在院外的高粱地裡,何畏抱只老母雞,從門口走過。那哨兵招手讓他過去,何畏假裝害怕,抱著老母雞鑽進高粱地,那偽軍就追。除了老洋炮就是扎槍頭子、大刀片的自衛隊,就有了十幾支步槍,“何團長”名聲大噪。
何畏原名何永祥。李延祿聽說這事後,摸著他的腦袋說:你這麼勇敢,什麼都不怕,就叫“何畏”吧。
比何畏大一歲的姜墨林,兒童團的團齡比何畏大三年。他是寧安縣紅土牆村人,主要任務是跑交通。敵人到處設卡,進趟城更難,有時連婦女梳在腦後的“疙瘩揪”(抓髻)都要扯開檢查。姜墨林扮作個小要飯花子,拿張大餅邊走邊吃,信就藏在餅裡,不檢查拉倒,檢查兩口就吞下去了。他還“收編”個比他小四歲的顧全民,有時各自行動,有時相伴出發,破衣爛衫,拿根打狗棍。有時兩人假裝打架,一巴掌把鼻子拍出血,一個跑,一個追,無論敵人攔沒攔得住,連哭帶叫,又撕又打地也就混過去了。
姜墨林的交通跑得太出色了,敵人就盯上這個比同齡人矮半頭又小一圈的孩子,他就不得不上隊了。不到3個月學會1000多個字的姜墨林,在鏡泊湖北邊的楊胖子溝,第一次參加戰鬥就打死個鬼子。之後攻打延吉縣雙河鎮,小隊長姜墨林把十幾個人分成四組,在齊襠深的雪中挖溝掏洞,戰鬥一打響就出現在敵人面前,一舉奪下東關炮臺,第一個衝進鎮子。
1936年12月,3軍5師打下佛山縣城,轉移到烏雲縣小河沿屯時,有兩個十五歲左右的小兵,掉進農民飲馬用的冰眼裡,腳凍壞了,被安置在當地老鄉家養傷。沒想到這家的主人袁明是個日本特務,那還有個好嗎?嚴刑拷問,敵人一無所獲。
烏雲縣參事官增田虎正郎和偽縣長趙畏親自審問,審訊室換成了高雅的客廳,留聲機還播放著樂曲。
趙畏首先開口:你們兩個小孩,在爹媽身邊過好日子多好呀,抗什麼日呀?
一個小兵道:我們的爹媽是中國人,你的爹媽是日本人吧?
另一個小兵說:當漢奸沒有好下場,俺們在佛山把大漢奸王萬良綁在燈杆上勒死了。
增田虎正郎趕緊打圓場:我知道你們是被“共匪”逼著乾的,只要你們說不是自願的就行,皇軍大大的人道。
兩個小英雄瞪圓眼睛:日本子殺了多少中國人,你們才是匪,是鬍子,我們打日本子是百分之百的自願!
行刑那天,走到“恆昌號”商鋪,兩個小英雄要了酒和紅布,站在爬犁上高喊:再過十幾年,又長這麼大,還打日本子!
何畏是1938年西征時犧牲的,姜墨林是1940年在東寧縣執行偵察任務時犧牲的,他們是東北抗聯非常著名的英雄人物。
而這兩個慷慨赴死的小英雄,無名。
王傳聖參軍不久,就被調到軍部當傳令兵。到軍部好呀,成天守著首長,學的東西多,進步快,槍也好,還是騎兵。可一看到那馬,立刻傻眼了。那是軍長的備用馬,一匹紅色大洋馬。那年他才十五歲,長得又瘦又小,也就1。50米出點頭。別說這又高又大的大洋馬,就是一般的馬,騎術不好也爬不上去。平時踩塊石頭,或是站到高處,好歹爬上去,打起仗來怎麼辦呀?琢磨一大氣,弄兩根木棒,在兩頭拴上繩子,接在兩邊馬鐙下邊,做了個“二梯蹬”。這樣能爬上馬背了,兩腳又夠不著馬鐙子了。想把馬鐙繩剪短些,再一想軍長騎時又不夠長了,就用木棒、繩子在上面做了個“三梯蹬”,算是馬鐙子。
那時軍師團各級傳令兵,幾乎都是像王傳聖這樣挺機靈的小孩。跑個腿,傳個話,鍛鍊兩年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