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3 / 4)

小說:散文新勢力·風華 作者:

先後由這裡,陝西韓城芝川口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夏秋交際的時光,正應是大雨傾盆不休之季。開國先輩們頂著肆狂的暴雨,渡河的船隻在風雨中顛簸著,那時或許會有令人心驚膽戰的巨浪,伴隨著那股力量於內表潛在的爆發。革命洗禮過的大地,包括黃河,也應為被鮮血染成的紅星而驕傲。站在高崗上,俯瞰河灘上大大小小的長臂機車,身後是八路軍東渡黃河紀念碑,不忍再細想英雄在此深陷的足跡,因為眼前黃河的慘狀令我心痛。很痛,很痛。輪渡在哪裡?難道閒置在河沙之上,任時光將它廢弛?它會回想些什麼?朱德、鄧小平、任弼時、左權的英姿颯爽,八路軍戰士不畏風雨的雄壯氣概,還是曾經承載自己的河水由盛而衰的淒涼故事?僅僅幾十載歲月,我們便看不見、聽不到了它的吶喊與呼號。死一般的寂靜令人心虛地構造著對它的描摹,當我的手開始顫抖時,革命的精神似乎就快在民眾的頭腦中被洗去了。是黃河老了嗎?還是革命的熱情已經蒼老。

〃今來古往,物是人非,天地裡,惟有江山不老。〃

()免費電子書下載

(二)

《三秦記》雲:〃龍門水懸船而行,而旁有山,水陸不通,龜魚集龍門下數千,不得上,上則為龍,故云暴鰓點額龍門下。〃

從我腦中搜尋這樣一個傳說並不困難,儘管關於它我已省略了太多似乎很必要的神秘感,關於這個詞彙人們已賦予它太多本不佔有的含義。但當它的原形,打破傳說似的真實地出現在我眼前時,我又想起了它:〃鯉魚跳龍門。〃幫助我恢復記憶的是那面龐刻滿傷痕的山丘,旁觀並陪襯著傳說的演繹。令人相信它的真實,懷疑它的虛假。真實是耳邊呼嘯的風,吹動著掙扎似的長髮,這是陽光不會退卻的時刻。老人們說龍門是〃一年一場風〃,無論春夏秋冬,那時而激動、時而溫柔的風都無可爭議、無可厚非、無可挑剔地履行著自己吹皺枯朽、吹乾淚水、吹滅腐朽的職責。與其說這樣凌厲的風是在變相地促使生命之河停止流動,不如說它表徵了天地的速度,使生命的新陳代謝加快。空氣中瀰漫著沙礫的味道,天地灰濛濛地分辨不清臉色,似乎這都是為了加重歷史的分量,歷史的底蘊。風守護著龍門,隱秘地儲存著傳說的殘骸。這時的河水令人意外地竟有些清澈,上游未化盡的冰雪塊順流而下,在青黃不接的主旋律中開闢自己的樂章。這種色彩的調配實在低劣,令人產生味覺上的不適。但我更想象的,是冰雪化盡後河水的溫度,那一定是刺骨的冰冷,黃河中的鯉魚們,你們身在何方?你們是否還有縱身一躍的勇氣與毅力?你們是否還有傳說護體的外衣?那外衣,能抵禦這未知何時消釋的冰冷嗎?

也許在這裡,時間並不流動,它封存著歷史一瞬的停留,永遠也不延伸。

《括地誌》雲:〃龍門山在同州韓城縣北五十里。〃李奇雲:〃禹鑿通河水處,廣八十步。〃

看見龍門,我想起了都江堰的寶瓶口。李冰修建都江堰是為了造福黎民,潤澤巴蜀,寶瓶口雖狹窄,卻是整座工程的關鍵;大禹鑿開龍門是為了拯救黎民,他〃傷先人父功之不成受誅刀勞身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公而忘私〃。李冰為治水走入蠻荒,走入不解、走入繁瑣;大禹為治水忘記父仇、忘記族恨、忘記摯愛。他們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治水者,我們難於想象沒有他們的勤力,古蜀國受災的民眾和龍門外氾濫的河水,在古中國的記憶裡又會留下多少悲愴的片段。

WWW。HQDOOR。COM§虹§橋書§吧§

第69節:冰冷的黃河(3)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對於正義的衝擊,中庸的勢力總是搖擺不定。龍門山阻擋住黃河,任它在自己領域外肆狂,自己卻僅安於享受被善意折磨的快感,若沒有大禹的第一斧,恐怕它還能安逸地存在更多日子。本來囤積在山下的龜魚們也可能因為有了這驚天動地的聲響而紛紛探出頭來,暗暗地鼓勁。一種曠世的理想總難以逃避艱難的考驗,但不顧一切地艱難作戰卻是理想實踐中的必經階段。大禹十三年的努力不僅為他換來帝位,更為他贏來千秋美名。時間是會流逝的,消磨在時間中的每個人的臉龐也總會消失的,唯一留存著並被人惦記、被人尊敬的是光榮的名字。真正的偉人不計較名利,況且名利往往在他們生後才與他們構成實在的對應,於是,面對龍門,讓我們記住那揮汗如雨的勞動場景,那板斧與鐵鍬叮叮噹噹地敲擊石壁,那戴著斗笠、指揮若定的背影。也許僅是背影,便能帶給我們最大限度的無止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