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華大地需要這樣的背影,四千年前如此,現在更是如此。他代表了凝鍊的平民精神,代表了偉岸的民族氣節,作為史詩,他與傳說一起存在,我們不但要吟誦,更應銘記。在我們還未被時間之首掩埋之前。
韓城東兩公里黃河邊周原村,有一座建於大德五年,中國儲存最為完好的大禹廟。大禹的聖駕在這裡安歇,因為他的靈魂離不開黃河。後人讀懂他的智慧,疏導而非堵塞。於是,大禹廟見不得擁擠,寬敞、簡易、並不寒酸。帝王出身鄉野,帝王的舉手投足溢滿泥土的芳香,也許只有農民樸素勤勞精神的蘊含,才能支撐著大禹〃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功成不亞於黃帝一統天下的偉業。但大禹又是權力慾在原始社會末期的最初代表,說起來可笑,這並不是他的過錯。他將帝位傳於益,益卻推辭不就復傳給禹的兒子啟,這當中自然有益資歷尚淺、無力就職的緣故,但更預示著以美好道德及優良素質為考量標準的禪讓制走到了歷史盡頭。中國由原始社會昂首邁入了奴隸社會,雖然對於人民這變化更加殘酷,卻巧合歷史的循規蹈矩。中國長達數千年的農業文明,從這時破殼而出,顯露出完整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