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2 / 4)

小說:門口的野蠻人 作者:九十八度

在這之前的六年卻僅有110億美元。 有幾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槓桿收購達到狂熱的程度,其中國內收入法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它規定利息可以從應稅收入中扣除,而紅利卻不能扣除。這種規定促進了這種趨勢,槓桿收購得以飛速發展,促使它發展的另一個因素就是垃圾債券。 槓桿收購所積聚的資金中,大約有60%左右來自於商業銀行的貸款,僅有10%來自於購買人本身,剩下的30%多年來來自於五六個主要的保險公司,有時它們的資金承諾需要等待幾個月。這樣,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德雷克塞爾·伯納姆開始應用高風險的垃圾債券來取代保險公司的資金。有公司債券沙皇之稱的邁克爾·米爾肯,曾經證明,一旦敵意收購的通告發出,他可以在短時間裡籌措大規模的公司債券。這種上氣不接下氣的槓桿收購,米爾肯的垃圾債券似乎變成了高辛烷含量的燃料,把槓桿收購從大眾甲殼蟲轉變成為冒著煙火的恐怖的牽引賽車。 正是由於垃圾債券,曾經認為太慢的槓桿收購者也可以在極短時間內第一次為自己進行收購出價。似乎是一瞬間,槓桿收購公司在任何一種公司接管情況下成為了首選方案。科爾伯格和克拉維斯以及其他的公司被槓桿收購的請求所淹沒,這些請求從公司的執行長到保衛公司免遭襲擊的“白衣騎士”。一個交易連著一個交易,而且這些交易是共生關係:襲擊者尋找目標,目標尋找槓桿收購。襲擊者、目標和槓桿收購公司都從結果中獲益。僅有的傷害者是公司的債券持有者—他們面臨債券貶值,以及僱員,他們面臨失業。而華爾街對其中的任何一個都不關心。 然而,當經理們和“白衣騎士”在尋找槓桿收購的旺盛期間,理論評論家們也瞄準了他們。由於槓桿收購而分派的大規模的債務令很多人擔心,這其中包括政府部門。在1984年中期,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曾預言:“今天槓桿收購和接管越多,明天破產就越多。”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一位共和黨人譴責槓桿收購與“看手勢猜字謎的遊戲”沒什麼區別。當然支持者認為槓桿收購確實增強了商業社會的效率和流動性。 有人說槓桿收購“是魔鬼在地獄中創造的”。 作為槓桿收購的精神領袖,到1983年科爾伯格越來越不滿意他一手造就的經濟怪物的變化。現在這種怪物已經成為年輕人大有作為的天地。克拉維斯和羅伯茨,在他們接近40歲的時侯不僅有了自己的天地,而且也成為年輕人注目的物件。 “這確實是年輕人的遊戲。”理查德·貝蒂說道。他是一位曼哈頓的律師,自從收購博倫—克萊公司以來他就和克拉維斯在一起工作,“現在,科爾伯格已經五十三四歲了,投資銀行家們已經不用他了。他們要的是克拉維斯和羅伯茨,他們年齡一樣。而科爾伯格自己也感到已經出局了,他再也不是他們行動中的一員。&nbsp&nbsp

門口的野蠻人:第五章(6)

隨著槓桿收購發展速度的加快,克拉維斯和羅伯茨承擔了越來越多的公司交易的責任。到了1984年他們完成了第一個10億美元的槓桿收購。當購買機會層出不窮的時侯,他們開始擴大公司,增加員工。但是,科爾伯格阻礙增加更多的員工。克拉維斯和羅伯茨要做更多更大的生意,而科爾伯格阻止了。在公司內部,科爾伯格有一個當之無愧的綽號“否定博士”。克拉維斯抱怨科爾伯格仍然陷在60年代。在背後,這表兄弟兩個開始埋怨科爾伯格正在壓制他們。“科爾伯格已經老了,他從來也不想再努力工作,”羅伯茨回憶道,“他之所以如此消極,是因為閉目塞聽,他完全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麼。” 隨著公司的壯大—到1983年,已經有八個交易商,到了1988年,交易商已經達到15個。公司形勢變得緊張起來,公司內部的派系隨著公司的壯大而壯大。由於垃圾債券產生了更復雜的金融問題,羅伯茨忙得不可開交,科爾伯格再也無力跟上業務的發展。局外人開始承擔了越來越多的日常工作,而克拉維斯和羅伯茨只負責投資銀行和律師問題。“科爾伯格開始扯後腿了,”他的老朋友喬治·佩克說,他是科爾伯格克拉維斯公司的顧問,“他對什麼都不滿意,他開始有一點失望的感覺。” 到1983年末,科爾伯格開始經常有眩暈的感覺,經過檢查發現在他的大腦中有血管阻塞。1984年初,他到紐約西奈山醫院做了外科手術。在住院期間,他的朋友說,“因為克拉維斯和羅伯茨不經常來看望他,科爾伯格有點生氣。”此後,科爾伯格對於回到原來正常的工作方式感到特別不耐煩,堅持要到他的老家聖克魯斯養病。當飛機剛剛停下來,他的肺中又發現了血管阻塞,據兩個接近的朋友講,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