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3 / 4)

小說:神凋天龍游記 作者:吹嘻

生,素有治國安民之志,年僅二十八歲便在貧病交加之中辭世。王令是一位頗有才華的青年詩人,在短暫的十餘年裡就寫出了70多篇散文和480多首詩,由其外孫吳說編為《廣陵集》。他的詩多是酬答唱和之作,主要敘述了自己的志向與人生態度及四處奔波的苦難生活。他同情百姓苦難,深刻揭露了黑暗政治和民生疾苦,《夢蝗》一詩是其代表作。他的詩受韓愈、孟郊、盧仝、李賀的影響較深,構思新奇,氣勢磅礴,意境高遠。《暑旱苦熱》一詩尤其突出:“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幹,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遊其間!”他的詩歌曾受到王安石的極力稱讚。

《十七史蒙求》共十六卷,仿照唐朝李翰《蒙求》的形式,採用四言韻語,上下兩句對偶,生動地介紹了許多歷史典故,富有教育意義。如:“宋璟第一,李廣無雙。燕許手筆,李杜文章。”“石苞當相,衛青封侯。誤點作蠅,落筆畫牛。一諾季布,片言仲申。衍口雌黃,裒皮陽秋。荀家八龍,賈氏三虎。戰勝朝廷,折衝樽俎。漢臥發兵,郝餐擊虜。致瓜蘇瓊,掛黃興祖。裴楷如玉,衛玠若珠。明牛漏蹄,庾馬的顱。”

《神童詩》相傳是北宋學者汪洙所作。汪洙,字德溫,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出身於縣吏家庭,自幼聰明好學,九歲便善賦詩,有神童之稱。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中進士,授明州助教。他曾築室西山,每月召集諸儒講學,以教授族閭子弟,鄉稱崇儒館。據說,他九歲時曾在一所廢棄的學宮旁放鵝,見殿宇破敗,心有所感,就寫了一首詩:“顏回夜夜觀星相,夫子朝朝雨打頭,萬代公卿從此出,何人肯把俸錢修?”因而縣令召見他,他當即又作一首詩:“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風。未去朝天子,先來謁相公。”被縣令稱為神童,受到獎賞。《神童詩》是一部影響廣泛的啟蒙讀物。據學者考證,通行的《神童詩》並非汪洙一人所作,後人對它進行了許多增補。《神童詩》最初共34首,均為五言絕句,其中勸學詩14首,表現科舉及第得意心情的詩5首,歌詠時令節氣的詩15首。後人又增補了一些描寫花草和自然現象的詩篇。通行的《神童詩》有48首詩,全部選用五言絕句,篇幅短小,簡潔含蓄,淺白清新,詩味濃郁,格律嚴謹,音韻和諧,對仗工整,琅琅上口,情趣盎然,易於記誦。其中很多詩句已廣為流傳,如“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自小多才學,平生志氣高;別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莫道儒冠誤,詩書不負人;達則相天下,窮則善其身。”再如流傳久遠的《四喜》詩:“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神童詩》是優秀的少兒詩歌讀物,也是教導少年兒童學作詩歌的示範教材。因受時代侷限,這些詩多以高官厚祿引導學童一心讀書,曾遭人非議,但在宋元明清時期影響很大。

宋初承唐代科舉制度,也以詩賦取士,《昭明文選》仍然是士人的必讀書,甚至有“《文選》爛,秀才半”的諺語。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八載:“國初尚《文選》,當時文人專意此書,故草必稱‘王孫‘,梅必稱‘驛使‘,月必稱‘望舒‘,山水必稱‘清暉‘。至慶曆後,惡其陳腐,諸作者始一洗之。方其盛時,士子至為之語曰:‘文選爛,秀才半。‘”

王安石有一篇著名的散文《傷仲永》,記述了當時一個神童方仲永的故事:“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餘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於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王安石在文中說方仲永五歲就能“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這倒有可能是真實的;但說他“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就能作詩,就太誇張了,恐怕是神話裡才能發生的故事,所以王安石只好說“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實,根據常識來判斷,方仲永幼時肯定接受過一些詩歌方面的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