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法妙啊!
圓頓大法是在見道位比量而知,這是一個妙法,即在原地修證、原地提升品位。這個理論根據主要看《妙法蓮華經》第十七品:修行人聽佛講了〈如來壽量品〉,沒有離開講堂,當下證到阿羅漢、辟支佛,一直到十地、等覺等果位,各人的境界天地之別,只看你悟解得深淺而已。我們一定不能違背佛陀的教導,而只在事相上執著。我們都是凡夫的心態搞慣了,不懂得用智慧來調理。那麼唯有聽經聞法可以開智慧,然後再以智慧來指導修行。
名識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命濁:超越了「命濁」,就是明心見性的菩薩,對《金剛經》而言就是佛,對《法華經》《楞嚴經》而言是初住位菩薩。「命濁」,我們在前面講過,就是色心連持為一體。超越了命濁,證到空性,就能夠徹底地、完全地離開這個外塵境界,而阿羅漢的人我空是靈體離開對色身的執著。
觀其所由,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作為走過來人,回頭看看所走過的路,是什麼原因呢?這個識陰就是「罔象虛無」,好像有又不是有,好像無又不是無。怎麼「虛無」呢?世界、眾生、業果,都是我們真心本來面目隨緣變現出來的。十法界一切的萬法,從山河大地、樹木花草、颳風下雨,到諸佛菩薩、天人鬼畜,都是我們一個人一個念所變出來的。這個心法妙不妙?
比如媽媽在夢裡生了個兒子,是不是罔象虛無?那你就找不到他,因為是夢中一個念變出來的。那在醫院裡媽媽生了兒子,能不能叫罔象虛無啊?不能,這是有二法門,而媽媽在夢中生兒子是不二法門。
「顛倒妄想」,在凡夫來看,這是張三,那是李四;這是天,那是地;這是牛,那是馬……都叫有二法門,有二就是無量的分別。那明心見性的菩薩呢,所有的東西都是一個人一個念之所變現。可見《楞嚴經》真是令我們開智慧啊!所以我鼓勵在座的各位,一定要發心把這個大法傳承下去,這樣末法眾生就有救。不能搞個人崇拜,不能去宣傳迷信,要依法不依人!
「以為其本」,「其本」就是本來面目。究竟講,顛倒妄想也是我們的本來面目——諸佛如來、天人鬼畜、牛馬豬羊、有情無情、是非善惡等一切萬法,都是一個人一個念之所變現。
阿難當知,是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能令己身,根隔合開,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能入圓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因所因執,娑毗迦羅所歸冥諦,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歸果。違遠圓通,背涅盤城,生外道種。
這段經文是開示修行人在破除識陰以後,再回過頭來看在識陰區宇所出現的第一種邪知邪見,「因所因執」。修行人因為還沒有破除塵沙無明,把歸依到識陰的這種境界執著為究竟。
是善男子,窮諸行空:是講修行人破除了行陰,證得了人我空。於識還元:是還到了行陰的那個元,行陰是識陰本體上的一種極微細的生滅之相,識陰是十法界真正的群動之元。也就是說回到了業相無明這個境界,回到了當初在根本無明之期從空出有的那種心態。已滅生滅:進一步解釋破除行陰後的果位——已經破除了分段生死,已經超越了眾生濁,再也不會做人、做鬼、做天。
而於寂滅精妙未圓:對於識陰這種境界來講,還沒有得到自在。比如,把識陰作為我們的小別墅,你進來了就再也不會在寶宅外面流浪生死了,你進了這個寶宅比喻前面的「已滅生滅」;但是進到寶宅以後,對這些各種各樣的現代化傢俱……是不是還不懂怎麼用啊?這叫「精妙未圓」。
能令己身,根隔合開:破除行陰以後,證得了一精之明的自在。亦與十方諸類通覺:這個時候與十方一切的萬法已經有了感應。他現在就已經感覺到這些東西跟自己好像總有種氣氛連在一起。說明修行人的心越來越細膩。那麼在前面行陰階段是已經知道了這些,但他沒有發生感應。
覺知通?:有時候同修在一起,大家不用講,心裡就有一種好像氣氛能合在一起的感應。眾生之間都是可以道交感應的。如果我們到一個從來沒去過的的地方,很偏僻,很陰暗,你是不是感覺到汗毛直豎?你到一些公共場合,感覺是不是不一樣啊?這是打比方。修行人在這個時候不是這種感覺,而是遠遠超過了這種感覺。
怎麼樣「覺知通?」?一個人破除了行陰,他進入一種深層次的禪定以後,心靜下來了,是不是包容量就大了?他自然跟各類眾生髮生感應,乃至跟牆壁、花草都可以溝通。因此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