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產生執著而造成走火入魔,大多數都屬於得少為足,好不容易到了這種境界,他卻以為這就算成就了。
能入圓元:是進一步解釋「覺知通?」。覺知通?了,他感到自己是不是圓滿了?而且一法不少,跟泥巴瓦塊、樹木花草統統都有感應。他認為這個圓就徹法底源了,但他僅僅是得到一種感應,不知道萬法到底是怎麼變出來的,他還沒有見到本來面目。
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他把這種境界就作為究竟。真心本來面目有沒有什麼歸呀?在世間法裡講的所歸,既然有個所,就必有方位,是東南還是西北?在地上還是天上?在揚州還是北京?可是我們的真心離一切相,有沒有個什麼方所啊?沒有。那麼真心還即一切法,要講是方所的話,他住於一切法;但住於一切法在世間法講不通,他沒有方所,所以「若於所歸」,他把「所歸」就當真了,這就是有漏,而不是無漏,況且他還不知道萬法共一個源頭,這個源頭怎麼來的也不知道。「生勝解者」,這個「勝解」是狂慧、邪解,未證謂證,帶有貶義、諷刺義。
是人則墮因所因執:就是因緣於證到了識陰區宇這種境界,就把識陰區宇作為自己的歸宿,而產生了執著。這也叫非因計因、非果計果,不知道識陰不是寶所。
娑毗迦羅所歸冥諦,成其伴侶:「娑毗迦羅」是六種外道之一,這個宗派一律是留黃頭髮作標記。他能夠觀照到八萬大劫之內的時間、空間、萬法,八萬大劫的時空對佛的境界來講,那是萬萬萬萬億億億……分之一,沒有辦法用數量來比多少分之一。因為外道是以自己的心力、定力達不到更多了,所以他認為其他所有人也都達不到,從而把八萬大劫時空之外的東西作為冥諦。
那麼在進入識陰的這個修行人呢,他不知道突破識陰才能見本來面目。在識陰見不到真心本性,他就把識陰當成究竟——所以佛把這種境界和那些娑毗迦羅外道主張的冥諦判為一類,他也因此成了外道。想想可憐不可憐?已經破除了行陰的人到最後還要成外道,還要下地獄呀!為什麼下地獄呀?因為他這種理論會誤導很多人。同時他這個冥諦是不可知,這是不是一種陰氣?而正是因為這種陰氣讓他產生了情執,所以也致使他往下墜。一般的人講不可知不會下地獄,那麼破除了行陰的外道為什麼下地獄?因為他看到的很多東西沒有解開,沒有解開的東西越多是不是就越沉啊?想升情墜。
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有情無情、有相無相、大小多少,都是一念之所變現,這才叫「佛菩提」;那麼在這裡呢,「佛菩提」是指空如來藏。怎麼「亡失知見」呢?修行人發方便菩提心,開始起修,是不是要成佛了生死啊?那他到這裡執著了,以為究竟了,止步不前了,把原來發的菩提心是不是等於都忘記了?也就是背叛了自己的初衷。
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歸果:「第一」就是識陰區宇第一種陰魔境界;這裡的「立」解釋為執著;「所得心」就是破除了行陰以後進入了識陰區宇的一種心態;「成所歸果」,是把這種心態作為究竟,也就是以始覺智來觀自己的本覺智,自己看自己,但沒有再繼續地看下去。按照禪宗的修法你只管這樣看下去,不要停止,到時候自然會虛空爆炸,顯露出本來面目,但他在這裡半途而廢了。
違遠圓通,背涅盤城:由於執著了這一種境界,與本來的發心背道而馳。「圓通」,一定要圓到一切的萬法,叫「圓」;「通」到一切萬法的源頭,是空性所變現;沒有達到這種境界,得少為足,叫「違遠圓通」。通教的涅盤城就是證得空性,他在這裡法執還沒有破就自以為涅盤,所以是違背涅盤城。
阿難,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若於所歸,覽為自體,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一類流出,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能非能執,摩醯首羅現無邊身,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是名第二立能為心,成能事果。違遠圓通,背涅盤城,生大慢天,我遍圓種。
這段經文是開示行者進入識陰區宇所出現的第二種邪知邪見,「能非能執」。他執著這個阿賴耶識就是我,我能生出萬法;而不明白自他不二,不明白一切的萬法包括我在內,都是我們一個真心本性、一個念所變現,不存在誰生誰。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這裡與上段重複的經文不再解釋。
若於所歸,覽為自體:「所歸」就是破除了行陰進入識陰區宇。這種「所歸」就是自己心態的這種境界,自己歸自己。自己能看的這個心與所看的這個心是不是一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