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第81講(9 / 9)

能分析這一切的意識心,屬於阿賴耶識中的見分。見相二分,是一個東西。真心本來面目非見分,非相分,可以示現見分,示現相分。由於見分和相分在迷惑顛倒位各自執著,所以不能圓融為一體。諸佛出世就是要解開眾生這個心結。

泥巴瓦塊有沒有覺知?泥巴瓦塊它們一天到晚也在唱歌跳舞,只是我們跟它不是同一個法界,加上我們自己的執著——這個執著比山、比海都厲害,無非是不能溝通而已。觀世音菩薩能不能溝通啊?能。而這裡的「圓知心」呢,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佛在解釋人死為樹、樹死為人的時候,並沒講一切就是一個覺。這種外道是偏解,所以佛講了,「是人則墮知無知執」。

「婆吒」,翻譯成漢語叫避去。這個人小時候經常跟毗舍梨王子玩,毗舍梨王子欺負他,叫他躺在那裡作為小王子的床鋪、坐凳,他回去向母親告狀。他母親講王子是未來的國王,惹不起,可以離開他,別跟他在一起。這就是「避去」這個名字的來歷。「霰(xiàn)尼」,翻譯成漢語叫有軍。

迷佛菩提,亡失知見:怎麼「迷佛菩提」呢?佛講性無大小,相是千差萬別。不懂得將分別歸於無分別,你就不能明心見性;不懂得無分別不妨分別,你就不懂得去教化眾生。人死變樹,樹死變人,有各種各樣的因緣和合,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你不能否定,除非是明心見性的菩薩在佛土現量變現,又當別論。

「亡失知見」,禪宗破一切相歸性,而他仍然在相上打轉,是不是背叛了原來的知見呢?同時呢,他違背了禪定修行的原則——要定慧均等,動靜平衡,觀靜待變。要破除識陰這個境界,不需要挖空心思去想。儘管你看到了樹變成人,人又變成樹,也要視而不見,不要動心起念。

是名第四計圓知心,成虛繆果:「計」是執著;「圓知心」,本來就是佛法真理,本來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怎麼叫「圓知」?一切的萬法都是一個念,大光明藏中沒有哪一樣不是哪一樣,任何一樣都是任何的無量無量的智慧德能,在佛沒有增加一絲一毫,在凡沒有減損一厘一分。沒有誰不知道誰,沒有誰不是誰。這叫「圓知心」。但是你執著了這個「圓知心」,不懂得無分別不妨分別,在圓上走到極端了,也就是說在真理之上多走出半步就是謬論。

所以這個「圓知心」中間還有一切智、道種智,也就是還有對無量差別智慧的修證。雖說成佛不從修得,但是不修也不得。破因緣法是破對因緣法的那種執著,實際上是圓融因緣法。真正的因緣法就是以真心為因,無明為緣,而變現出一切的萬法,這叫「非因緣非不因緣」。因緣法當下就是自然法,非因緣就是自然法,非不因緣就是因緣法,因緣自然是不二法門,要圓融到這個境界。所以這段經文你如果讀不懂,很可能就會誹謗如來藏大法。你帶著這個疑惑心聽法就能開智慧,但不要有逆反心。

違遠圓通,背涅盤城:他違背了佛知佛見而成就了邪知邪見,背覺合塵。生倒知種:他這種知見與佛知佛見是相顛倒,看上去他是解釋佛知佛見——佛講萬法皆有靈,所以樹跟人的智慧是平等的,實際是不是曲解如來義?佛講那個萬法平等、智慧德能平等,是指本有,在眾生位這種智慧藏於迷惑顛倒中,並沒有失去;但是他起的受用是天地之別,並不是講在眾生位起作用也是平等的。生倒知種:所以同樣一句法就看我們怎麼解,看你心裡怎麼認識。既可以把它說成真理,也可以把它說成邪知邪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