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第39卷(4 / 5)

們還有煩惱習氣,但是我們明白了宇宙人生的真理,就不會落三惡道。這就是花開蓮現。

所以《楞嚴經》妙不妙啊?圓頓大法只愁悟,不愁證,即悟即證。讀了這段經文,對於聽經聞法當下了生脫死是不是更加有信心了?就是這樣。不僅是因為佛說,而且是因為佛講的有道理。我們還懂得為什麼就當下了生脫死了。

迷和悟都是一個東西,明和暗是不是一個東西?那麼當暗遇到明以後,暗還在不在了?暗當下就變為明,它就是一個東西變來變去的。比如說我們迷變成悟了,再也不會變成迷;但其他人有的還在暗中,我們還可以現迷來教化眾生。願身再來的菩薩是不是示現迷啊?再帶領一大部人棄暗投明,翻來覆去地變現,這都是我們真心本來面目用種種辦法幫我們開智慧。

富樓那!十方如來亦復如是。此迷無本,性畢竟空。昔本無迷,似有迷覺;覺迷迷滅,覺不生迷。亦如翳人見空中華,翳病若除,華於空滅。忽有愚人,於彼空華所滅空地,待華更生。汝觀是人,為愚為慧?

十方如來亦復如是:這是以喻合法。迷和悟是喻體,十方如來成就的次第是本體。

此迷無本:這是指在世間萬法裡,你能不能把一個迷拿出來給我看一看?性畢竟空:迷之性是不是我們的真空啊?「畢竟空」可不是斷滅空,它就是真空。

昔本無迷:這個「昔」是就前面那個迷人沒有到這個聚落之前,他有沒有這個迷啊?(沒有)。似有迷覺:「似」,這裡是解釋為因緣顯現。因為有這個聚落,到這來有這麼個緣而現的迷覺。

覺迷迷滅:「覺迷」為什麼「迷滅」啊?因為迷遇到了覺,它又現為覺。迷滅了沒有啊?當下就是覺。覺不生迷:覺和迷本來是一個東西,誰生誰啊?迷不生覺,覺不生迷。不存在誰生誰,就是一個東西。把這個道理搞明白了,你怎麼繞都繞不住。

亦如翳人見空中華,翳病若除,華於空滅:佛繼續打比方來說明問題。這個「翳人」就比喻前面的迷人,「翳病」是表迷覺,「見空中華」呢,就比喻前面的迷南為北。「翳病」也好,迷覺也好,青光眼也好,都是我們的本來面目。這些東西都是本來有的,有沒有哪個生哪個啊?沒有。所以這個「翳病」遇到一定的因緣顯現出來了,然後看到空中華,或者看到燈上的圓影,那是不是迷南為北了?一樣的道理。

「翳病若除」,是不是前面遇到悟人啊?或者遇到個醫生,然後講,那是你自己看走了眼,他當下不再執著。「華於空滅」,是不是就滅了?原來是這樣。即使還沒有滅,在他心裡滅了沒有啊?這就是帶業往生。仍然看到花,這是我自己的幻影,也就是知妄即真。

忽有愚人,於彼空華所滅空地,待華更生。汝觀是人,為愚為慧:「愚人」就是執著很重、自以為是的人。「於彼空華所滅空地,待華更生」,這個人眼睛有病才看到有花的,現在看的怎麼沒有了?然後回到老地方接著等,什麼時候還再出來花了?你眼睛好好的人能不能看到「華更生」啊?看不到。實際上就是講,成了佛以後哪還再能墮落為眾生?汝觀是人為愚為慧。

富樓那言:空元無華,妄見生滅。見華滅空,已是顛倒,敕令更出,斯實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為愚為慧?

空元無華,妄見生滅:空中本來沒有花,是因為眼睛有了病,才看到空花生或者滅。見華滅空已是顛倒:本來就沒有花,是妄現的花,你說花滅了是不是還是講虛妄吶?花本來就沒有生,哪有滅?所以打這個比喻是不是效果非常好啊?

敕令更出,斯實狂痴:在這裡是比喻一個人已經頑固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本來也沒有生,本來也沒有滅,還想讓那個空中花再出現。云何更名,如是狂人為愚為慧:那這個「狂人」呢,講愚蠢也好,講有智慧也好,沒有必要再提這個事了,就不值得討論這個問題。

佛言:如汝所解,云何問言:諸佛如來妙覺明空,何當更出山河大地?又如金礦,雜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雜;如木成灰,不重為木。諸佛如來,菩提涅盤,亦復如是。

如汝所解,云何問言,諸佛如來妙覺明空,何當更出山河大地:是不是富樓那一下給套住了?你既然明白這個道理,怎麼還問我成佛以後還會不會淪落眾生相啊?眾生相是不是山河大地相啊?我們這個肉團是不是山河大地?當然如果說淪落為這個有情的肉團已經是可悲,再淪落為山河大地是不是悲上加悲啊?

「諸佛如來妙覺明空」,這裡的「妙覺」就是菩提、智德,「明空」就是涅盤、斷德。我們今天明白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