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講(2 / 5)

,你根本理不到他。雖然你理不到他,但他就是存在啊!晚上睡覺的時候你不可能看啊、聽啊、吃啊、玩啊,這個時候他鑽了這個空子。好不容易有這個機會留給他了,他來告訴你一下。你別忘記了,這是我的功勞哦!把你叫醒了。這就是我們的真人。

所以禪宗祖師講「二人同飲一杯水」。兩個人能不能同飲一杯水?兩個雞、兩個鳥可以同飲一杯水,它們的嘴是尖的,可人的嘴巴是禿的。他那個「二人同飲一杯水」是哪二人?一個就是假人,一個是真人。這就是叫我們開悟。

那麼在《楞嚴經》到第四卷,那就是專門講大乘因緣法則,就不是前面六種意識心的問題了。但是我也要告訴你,你沒有必要發傻,到了第七識的時候,前面的六種意識心滅了沒有?仍然是原班人馬啊!它搖身一變,六種意識心變成了第七識。你可不要以為七種意識就是七個東西,就是一個念。佛沒有辦法的辦法把它分解開來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第八識後面還有第九識,第九識後面還有第十識。但十識來講我沒有聽到有多少人傳過這個法。我是帶有半發明、半創造。佛法就是把我們的心由粗變細,等細細細了以後,就變得非常非常非常「粗」——粗到無邊無際;細呢,細得你怎麼樣細都不能把它細掉,很細很細。「實我心性」,這是我真正的心。

隨所合處,心則隨有:由因緣和合而有心。「心則隨有」,叫隨緣而有。下面講了,因緣分散,這個心就沒有了。所以他這個是沒有道理的道理,他沒有辦法了而來搪塞。因為佛有後半句:離塵無體,合塵就有。所以這就是妄心、妄體。

亦非內外中間三處:因為他前面講到心在內、心在外、心在中間,甚至講到見明、見暗,也並沒有離開內、外、中間。所以這個內、外、中間包括前面的四種轉計統統在內,自己也承認前面講的四種轉計是錯誤的。

佛告阿難:汝今說言,由法生故,種種心生,隨所合處,心隨有者。是心無體,則無所合;若無有體,而能合者,則十九界,因七塵合。是義不然!若有體者,如汝以手自挃其體,汝所知心,為復內出?為從外入?若復內出,還見身中;若從外來,先合見面。

隨所合處,心隨有者。是心無體,則無所合:在我當年講的小乘因緣法中,這個意識心是說為「離塵無體」,你把我講「離塵無體」的東西拿來作為我今天提出大乘的這個心,你要講出個長短來。你阿難不是講「隨所合處」就有嘛,那你必須要有個東西。你講把茶杯蓋跟杯子合起來,如果沒有茶杯蓋,這個合是不是無稽之談?那你這個心到底在哪裡?你給我講出來。這是針對阿難、針對凡夫的一個我執,非要認為有一個我,所以佛步步引導,破除凡夫的這種執著。我們不是總是講我怎麼樣、你怎麼樣。明白「如來藏」道理了,哪有我和你?所有的人都是一個我,都是一個你,都是一個他,你、我、他就是一個念。諸佛出世就是為了講清楚這一句話。這就是什麼叫「阿彌陀」、什麼叫「觀世音」、什麼叫「如是我聞」、什麼叫「如來」。要時不時地提起這個正念。

若無有體,而能合者,則十九界,因七塵合。是義不然:如果沒有一個體卻能合的話,那就出現了笑話。本來是十八界啊,關鍵在於「七塵」。為什麼叫「七塵」呢?因為前面已經有六塵了。那阿難所認為的這個心在六根裡面找不到,那就作為塵理解,非根即塵。無形無相的第七塵能不能講得通?有了一個第七塵,十八界之外是不是增加了一個第十九界?第十九界是什麼東西?七塵和十九界又是如何對應的?

這上半段呢,其實這一段辯論就可以結束。但佛一再讓步:好,就算你強詞奪理非要認為,我這個心就是沒有體,就是能合,就算你講得對吧!那麼又會造成什麼笑話呢?

若有體者:假設,就算你講的有體吧。如汝以手自挃其體,汝所知心,為復內出?為從外入?若復內出,還見身中;若從外來,先合見面:又在重複前面的錯謬。如果你認為遇到環境所產生的這個心是有體的話,那麼好,「自挃其體」,比如說用手捏自己的耳朵也好,捏大腿也好——捏的時候是不是有感覺?那就是阿難所講的「隨所合處」有這個心,那感知被捏的這個心從哪裡來的?無非是內和外。如果心從內而來的話,那是不是又重複了前面的錯誤——執心在內?如果感覺從外來的,是不是還是重複了前面的錯誤——執心在外。所以這個七處破妄中間聯絡得很緊密。那好,先講從內來——那你現在裡面能不能看到自己的五臟六腑?如果從外來的話,有沒有看到你的後腦?都看不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