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第35講(1 / 5)

楞嚴經講記第四卷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為第一。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本所不見,何況得聞?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

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前面已作介紹,在佛弟子中是說法第一。偏袒右肩,右膝著地:這個法非常重要,要複習前面講的。合掌恭敬:是表福慧雙修。

大威德世尊!善為眾生,敷演如來第一義諦:這是由衷地讚歎,而不是恭維。「威德」,表一種力量,表智慧能夠斷除迷惑顛倒,幫助眾生了生脫死。這裡的「善」,說法要對機,因病予藥,要講究妙用。有智慧的人講經說法,要善於打比方,要善於講我們眼前當下的事,講司空見慣的事。「敷演」,是展開開示,並帶有表演。吹鬍子瞪眼睛是不是表演?拍桌子打板凳是不是表演?講話時抑揚頓挫、打官腔,是不是表演?講法要主導法會的氣氛,扣住人心,善於瞭解大眾的心態。有多少人喜笑顏開?有多少人在那裡怒目圓睜?有多少人愁眉苦臉?你心裡都要有底。中途上來些什麼人,話題就可以轉,給他們開點小灶,重複開示。對於已經聽過的人,可以進一步提高。這都是教化人的良苦用心。

「如來第一義諦」,有兩種第一義諦。別教的第一義諦就是見空如來藏性,叫真如,也叫真諦;第二義諦叫不空如來藏,也叫俗諦。按照圓教講,第一義諦是了義第一義,第一義、第二義都叫第一義,也叫真真如性。那麼在這段經文,理解為別教第一義、破相見性第一義。因為從富樓那這個境界上來講,他只能提出這個第一義。那麼從佛的開示,我們就能悟到一心三藏。

世尊常推說法人中,我為第一。今聞如來微妙法音,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本所不見,何況得聞:富樓那的說法第一是被佛授予,在《法華經》中,佛對富樓那的授記是不是非常殊勝吶?他這個說法第一講起來很滑稽。在因地修行,富樓那特別想說法,但是心裡想到了,嘴巴一開就變味了。所以他發心,不管聽誰講經說法,都是跪著來學習。果真有大心,十方諸佛如來都會加持。一個人捨得跪在那裡,他就把心全部定在那裡。

有些人一邊看光碟一邊喝普洱茶,一會兒還磕瓜子、核桃;有時候還聊天、接電話,到最後他講看不懂。活該你聽不懂!為什麼講大家在一起聽容易心定呢?最起碼你不會嗑瓜子吧?最起碼你不會聊人我是非吧?要靠我們會用心。

「今聞如來微妙法音」,以上把二十五個法會相歸性,歸入如來藏妙真如性。對於法會大眾來講,那都是未曾有法,是石破天驚的法。聽了以後,把自己無量劫以來種種的邪知邪見一下來個徹底的顛倒。所謂「微妙」,我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卻從來不會用心觀照它的來龍去脈;一有人點破——哎呀,就是這樣啊!過去被時間、空間、萬法所執著,為這個身上的四塵六根所侷限,為外面的世界所障礙,現在明白——原來這些東西都是我,沒有哪一個不是哪一個。這就叫「妙」,妙絕了!妙極了!

「猶如聾人,逾百步外,聆於蚊蚋」,「蚋」,是一種小蟲子,叫沙蚊,「聆」就是聽。沙蚊聲音很小,百步之外來聽是不是聲音更小了?何況是一個聾子。他在百步之外能不能聽到蚊蚋的聲音?根本不能。「本所不見,何況得聞」,本來聽都聽不到,何況還那麼遠?何況還是蚊子的聲音?

佛雖宣明,令我除惑,今猶未詳斯義究竟,無疑惑地:佛雖然開示得很明白,想把我的這個邪知邪見轉為佛知佛見,但我還沒有徹底明白這個道理。「斯義究竟」,佛講的這個道理到底在哪裡?「無疑惑地」,就是究竟了義,重複怎樣才能叫「斯義究竟」,我現在就是疑惑現前。

世尊!如阿難輩,雖則開悟,習漏未除。我等會中登無漏者,雖盡諸漏,今聞如來所說法音,尚紆疑悔。

這段涉及到一個我們修行中很敏感的問題。那些修行嚴以律己之人,不一定就能成佛;那些亂七八糟、調皮搗蛋的人不一定就沒有成佛。

如阿難輩,雖則開悟,習漏未除:就是像阿難這樣的人。阿難這一類的人雖然開悟,但是「習漏未除」——他習氣很重。阿難最大的習氣就是男女情執很重,所以富樓那心裡不服。這樣的人怎麼就能開悟?我就想不明白啊。可圓頓大法只愁悟不愁修證!根據他前面的那段偈頌,經家判阿難的悟量為八地菩薩境界;而證量位還是初果羅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