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曠劫來,心見清淨,如是受生,如恆河沙。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則通,獲無障礙。我於路中,逢迦葉波兄弟相逐,宣說因緣,悟心無際,從佛出家。見覺明圓,得大無畏,成阿羅漢,為佛長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心見發光,光極知見,斯為第一。
舍利弗:這位尊者修的是眼識。他不用意識心分別,一眼看到就知道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他有這種功夫。
我曠劫來,心見清淨:「心見」,是直接以第七識一精之明而見,透過眼睛這種直覺,不用思維就能知道。舍利弗也是古佛再來,是示現釋迦牟尼佛的上座弟子。如是受生,如恆河沙:恆河沙數的生生世世他都是修眼識。
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則通,獲無障礙:比如看到一個人,他當下就知道這個人無量百千萬億年來是什麼情況。想都不用想,這些情況當下就現前,用直覺就看到,當然講出來就變成意識心。但是他透過意識心來講,並不是透過意識心來見,他一看就知道。他這也是一種禪定功夫。六祖講,修這種功夫是上上等根機的人。所以舍利弗修這個法門呢,也是吃了很長時間的苦才修得。
可是《法華經》《楞嚴經》這個法門,下下下下等根機的人都能一步登天,你說這個法妙不妙?你說這個法到底是上等法,還是中等法,還是下等法?
我於路中,逢迦葉波兄弟相逐:舍利弗能夠抓住當下。他本來已經帶領一百個人在修行,他也有野心,想取代老梵志作為那些修行人的領袖。當明白了迦葉波傳了佛陀的因緣法以後,他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受,所以當下放下我執,服從真理。當然,舍利弗也曾經碰到過馬勝比丘並聽其傳了四句偈子,而當下證道。至於碰到馬勝和迦葉波誰先誰後,這不是我們要研究的課題。
有些人非常執著自己修習的法門,非常執著自己的老師,非常執著自己的同修,他不願意向外邁開半步來尋求真理,所以真理到他的面前卻擦肩而過,這種人很可惜。
從佛出家。見覺明圓,得大無畏,成阿羅漢:這裡的「見覺明圓」一定是一心三藏,只有一心三藏圓融、圓滿、圓通。「大無畏」也體現出一心三藏的功德妙用。禪宗不能生大無畏,他一切相都要破掉,一切相對於他們來講都是有所畏。這個「大無畏」就是心外無法,法外無心,都是自己。一切法都是我,誰怕誰啊?
為佛長子:因為舍利弗是智慧第一,往往代佛傳法,教化眾生。並不是說他是佛生下的兒子,而是講他是佛的首座和尚——除了佛,就是他能代佛做主。從佛口生,從法化生:法由佛傳,人由法化,所以依此類推,是不是「從佛口生」啊?我們不是講你從哪裡來的?你不要講媽媽肚子裡來的,那媽媽肚子從哪裡來的?媽媽的媽媽的……姥姥的姥姥的……肚子裡,可不是耍貧嘴。成佛、成菩薩、做人、做鬼、做天、做牛、做馬,都是「從法化生」。
這個法就是隨心應量,就看你一天到晚心裡怎麼想,嘴巴怎麼講,手腳怎麼動,由善業之法而化,形成這種因緣。那麼來世如果投人道的話,藉助於爸爸媽媽這個緣而現出來。是先有了你這個人才決定了藉助於哪一個爸爸媽媽來現出你。到了第七層天以上,能自己變自己,不需要透過任何的途徑。
「從法化生」,這個最大的法就是看心怎麼想,一切的業都是由意業所支配。把這個問題解決了,其它吃飯、穿衣、走路,都在修行之中;他吃飯、穿衣再也不是為了貪、嗔、痴,他心裡已經平衡,走路都是修行。不需要刻意地去想,他就是在修行。不想的時候就是無分別智,想的時候就是有分別智。無分別智跟分別智同時在成就你,哪有不成佛的道理?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心見發光,光極知見,斯為第一:我舍利弗修的這個法門叫「心見」,眼睛一看到什麼東西就能明白它的來龍去脈,這是無量劫以來所成的功夫。這個「光」就是智慧,在佛法裡叫「成所作智」,也就是五種俱生意識轉為成所作智。「光極知見」,這個知見就跟凡夫的那種眼識、耳識、鼻識是一樣的道理。但開智慧的人,他已經知道了極點。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與恆沙如來為法王子,十方如來教其弟子菩薩根者,修普賢行,從我立名。世尊!我用心聞,分別眾生,所有知見。若於他方,恆沙界外,有一眾生,心中發明普賢行者,我於爾時,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處。縱彼障深,未得見我,我與其人暗中摩頂,擁護安慰,令其成就。佛問圓通,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