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的一個人變出來的?在夢中是真的,夢一醒,「哎呀,原來是假的!」諸佛出世就是叫我們趕快從夢中醒來。我們現在是不是在做夢啊?雖然我們現在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真心,心能不能知道?所以「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誰能留汝形:你夢中夢到一個人,能不能把你留在夢裡啊?真是可惜,要是夢到好人,我情願在夢裡,可是留不住啊。這是打比喻。人生如夢,你怎麼看不破、放不下呀?如果我們看不破、放不下,就等於我們老在執著夢裡的境界。當你懂得了這個是夢的時候,這就不是夢。不是夢怎麼辦?老老實實受持一心三藏。一真一切真,夢中的情形也是真的。並不是說既然這樣是做夢,那大家就可以混日子過了,可不是的。知妄即真,知夢即醒。當你一醒過來回想夢中那個情形的時候,是不是已醒過來了啊?當我們現在明白一心三藏,你就已經醒過來了。佛法不壞世間法,繼續做好夢中佛事。
如世巧幻師,幻作諸男女,雖見諸根動,要以一機抽:木偶戲有不少人看過。人在幕後提,木偶在前面動。我們現在是不是都是木偶啊?就是裡面那個真心在控制我們,但是我們還不知道,還把這種生命當成真的。實際上,這六根對六塵、六識,是不是木偶啊?一精之明就在這裡(幕後人)。
息機歸寂然,諸幻成無性:這個心不動了,然後六根、六塵也都不動了。「歸寂然」,就是「諸幻成無性」,就是「三界若空華」。六根、六塵成無性,也沒有存在的價值了。修至這個位次,我們即可了生脫死,超越分段生死,超越眾生濁。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在前面已經解釋了,前面是喻,這裡是法,以喻來顯法。我們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就是幻師來變幻的。「元依一精明」,它本來就靠見分來指揮。我們把心還執著在六識上,所以流轉無盡吶。「分成六和合」,眼睛能看不能聽,耳朵能聽不能講話,嘴巴能吃飯不能走路,鼻子能聞不能看,身體能觸不能見。六樣東西合起來是不是還是這個一精之明吶?既然能合,是不是也能分啊?那能不能再歸一啊?有合必有分。
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一處成休復」,還是前面講的一亡六亡,耳根或者眼根修成就了,五根隨著同時成就。「六用皆不成」,「六用」就是出流攀緣造業,現在這種造惡業的作用都停止了。這裡對應前面的「諸幻成無性」,就超越眾生濁。
塵垢應念銷:「塵垢」,是積蓄在我們身心中的塵沙煩惱、無明微細煩惱、貪嗔痴慢疑這些粗重的煩惱。一般來講,我們離開了這些塵垢就能超越分段生死,但是習氣還在。而且圓頓大法的修證不是在事相上執著,而是用心修。即使進入三摩提,進入禪那,仍然透過心修。不要以為就是坐在那裡用心,吃飯、穿衣、走路,都在用心修,見什麼就觀照什麼。看到一隻貓,這貓是誰?腳一不小心踩了一堆牛糞,這牛糞是誰?貴在時時提起觀照。
成圓明淨妙:這是明心見性的心態。所謂「圓」,我們對有情、無情已經沒有那種分別心,十法界萬法都是我。所謂「明」,白天是明,夜裡是不是明啊?是我們的清淨心遇暗現暗,遇光現光。懂得這個道理,在見道位即已明瞭。那麼到了證道位在現量佛土,你有沒有什麼明暗的區別啊?壓根兒就沒有。佛光無光也無暗。所謂「淨」,再也沒有根塵自然,再也沒有淨穢之別。你不能講甘露水就是淨,老鼠藥就是不淨。如果你這樣認為的話,那你這甘露水也是不淨。這是佛講的,「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所以諸佛菩薩在現量境界喝甘露水與吃老鼠藥有沒有區別啊?吃香蕉蘋果與吃鋼筋混凝土有沒有區別啊?沒有區別,這就叫真正的「淨」。這個「妙」,達到了圓,達到了明,達到了淨,就達到了自在無礙,這就是「妙」,我獨無所畏。在什麼場合他都自在。在皇宮寶殿、在花花世界、在歌舞廳,他都自在。睡豬圈、睡山洞、坐牢改,自在不自在啊?他還是自在。一切都是在成就我的法忍,一切都是我的真心本來面目,這叫「妙」。
所以一個明心見性的人,他的這種心態是凡夫根本沒有辦法理解的。當我們在對整個世界發生種種的妄想分別的時候,就要趕快提醒自己,菩薩下位不知上位,自位不知他位。你不要去自以為是,修行人就要敢於否定自己。
餘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明心見性以後還有四十一分無明微細煩惱需要破,這些煩惱就是「餘塵」。「尚諸學」,你還在有學位,包括等覺菩薩都還是有學位。「明極即如來」,四十二分無明微細煩惱統統破除,不留一絲一毫,你是究竟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