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第60講(2 / 12)

思,

豈非隨所淪,旋流獲無妄?阿難汝諦聽,我承佛威力,

宣說金剛王,如幻不思議,佛母真三昧。

汝聞微塵佛,一切秘密門,欲漏不先除,畜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聞非自然生,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能脫欲誰名?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三界若空華,聞復翳根除,塵銷覺圓淨。

淨極光通達,寂照含虛空。卻來觀世間,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誰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師,幻作諸男女,

雖見諸根動,要以一機抽,息機歸寂然,諸幻成無性。

六根亦如是,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處成休復,六用皆不成,塵垢應念銷,成圓明淨妙。

餘塵尚諸學,明極即如來。大眾及阿難,旋汝倒聞機,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圓通實如是。

此是微塵佛,一路涅盤門,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非唯觀世音。誠如佛世尊,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求出世間人,成就涅盤心,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塵勞,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願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沉淪,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真實心如是。

覺海性澄圓:上來兩句就是為一心三藏開路。「覺海」就是真心本來面目,「性澄圓」就是講性空真色。「覺海」是不是無形無相的真空?注意,這是用別教開路。「性」,他的真空本性是什麼?就是「澄圓」——這個「澄」是寂,這個「圓」是照。寂而常照,不變隨緣,顯現出十方法界,是不是「圓」吶?也就是說我們的真空不空,真空當下即是妙有。「澄圓」,就是即空即有,即寂即照。

圓澄覺元妙:這是講妙有非有。妙有當下就是空。也就是「性色真空」,萬相的本性就是真空。這個「圓」是講十法界之萬法,就是照,這裡「澄」就是寂。照而常寂,隨緣不變,即照即寂,即有即空。「圓澄」,就是我們本體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圓」當下就是不變。「元妙」,本來就是我們的妙體,本來就是本覺智慧,始覺原來就是本覺。也就是重複,「圓」原來就是那個「澄」,妙有原來就是那個真空。「覺元妙」的「元」就是原來的原,這是按照別教的次第來觀照。

元明照生所:在後面連續幾句話高度概括總結168個字,在高度概括總結三種相續。「元明」,是我們的本覺、本明、本體,本來就明,本來就有智慧。「照」,就是生相無明。「生所」,由於生相無明而顯現出業相無明,就是「因明立所」。

所立照性亡:「所立」,因為現出這個業相無明以後,緊跟著就第二個念、第三個念,然後盯住業相無明再觀照。那個第二念是表無量的第二個念,是作為轉相無明,然後轉相無明又被業相無明調虎離山,離開了本覺本明,盯住了那個妄現的業相無明,在這打妄想。所以本覺本明就遺失在我們的邪知邪見裡。雖然亡,有沒有真正亡掉啊?他當下就是轉相無明。

業相無明也好,生相無明也好,元明也好,都是一個東西。可是不這樣講,我們不容易明白。佛硬著頭皮講了《楞嚴經》,講了《法華經》。真正大根機之人,幾句話就了事。越是真理越簡單,假傳萬卷書,真傳就是一句話,就是「阿彌陀佛」,就是「如是我聞」。「所立照性亡」,這是我們本有的智光就被轉為能見的見分之光。

我以上講的那個山西老居士,唸佛唸到九點半,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不是叫「元明」?後來他夫人回來,說黑咕隆咚幹啥呀,他一下什麼也看不到了。這個時候本有的智光是不是就轉為能見的見分之光了?所以能見的黑暗是不是黑光啊?然後燈一開就看到白光了,就變成見分之光了。因為他老婆回來說黑咕隆咚的,是不是所立了?所立了,這個照性就亡了。

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總而言之,虛空是迷妄而來。我們有了一念業相無明,是不是變成我、他這個對立了?是不是就有空間了?是不是就有虛空了?這叫「迷妄有虛空」。就是由一念業相無明將本有真空渾濁為晦昧之空,成就了這個虛空。「立世界」就現相了。當我們有了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