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也就是念佛。「諸行是無常」,唸佛的時候嘴巴是不是在動啊?同時耳朵還要聽,是不是在行啊?繞佛的時候還阿字落在右腳,彌字落在左腳……是不是「諸行無常」?「念性元生滅」,嘴巴唸的這個性是不是生滅法呀?阿-彌-陀-佛,四生四滅。可是如來藏本體是不生滅法。「因果今殊感」,以生滅之因求不生滅之果,因果有差別。「云何獲圓通」,怎麼能成就啊?但是大勢至菩薩是念了恆河沙劫的佛號,真正形成一種習氣,其中包括有多生多世可能走火入魔過……機緣成熟時又在肉身如來座下得到點化,最後才真正成就。
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我現在對老佛爺講,你來到這個娑婆世界啊,這一方真正能成就的「教體」——即法門。「清淨在音聞」,能得到清淨心這樣的法門稱為「音聞」。
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要想成就我們這種定功,要以開智慧而悟入。聞必有慧,是能解法理法義,而不是聽。如果是以聽中入的話,那就變成禪宗的那種修音聲的法門,保持一種清淨心。
離苦得解脫,良哉觀世音:要想了生脫死,最好的就是「觀世音」的耳根圓通法門。所以觀世音修耳根法門,一個「觀」字就已經提綱挈領,畫龍點睛。怎麼「觀」呢?見不見之見。也就是會相歸性。
於恆沙劫中,入微塵佛國,得大自在力,無畏施眾生:這實際上是在開示修觀世音法門所顯之功德妙用,在見一心三藏之力以後它的這種特徵。
「於恆沙劫中,入微塵佛國」,觀世音都是透過自己的自性一念於恆沙劫,入微塵國。他是不是就是如我們所想象的以無量的化身到處在每個角落裡飄啊?可不是的。明白一心三藏道理的人你當下就是入恆沙劫,當下就是入微塵佛國。證據就是佛在《法華經》所講,一念信解如來藏,一聲稱讚《法華經》,就是供養無量佛,供養無量佛是不是供養十方三世佛啊?是不是入恆沙劫?是不是入微塵國啊?要結合起來觀照。
「得大自在力,無畏施眾生」,我們不用抬腿,不用開口,僅僅是一念就把十方三世包容在內。自在不自在呀?太自在了!而且你當下也就感到自在,怎麼感到自在啊?過去受到別人傷害,耿耿於懷;現在受到別人傷害,心裡生不起煩惱來,是不是自在了?有道無道,自己知道啊!種種自在,你果然體會到這種法味,叫解脫知見。「無畏施眾生」,明心見性的人他怕不怕死啊?他不怕了。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妙音」是表真心本來面目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性音真空,性空真音,就妙在這裡。一切的音聲、一切的萬法,都是由我們真心本性隨緣變現。「世音」,包括世間出世間一切的音聲、一切的萬法。「梵音」是表清淨心、清淨音,一塵不染。修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淨也是淨,染也是淨,這才叫「梵音」。如果這個聲音好聽,那個老牛叫不好聽,你講這個好聽的叫不叫梵音吶?不管什麼音都是我們自性變現。沒有好聽不好聽,妙與不妙都是我們的同分妄見。「海潮音」,是表菩薩的利他功德,像海潮那樣講守信用,有求必應。
現在一些人修觀音法門,他專門用耳朵聽海潮的聲音。能不能聽到呢?還真能聽到。我們這個心不可思議,不僅可以聽到海潮音,而且可以看到海潮。月光童子是不是修水觀呢?這是真的。但是這可不是觀世音菩薩的法門吶!我看到一個光碟,有個披著長長頭髮的人,穿著也是白衣服,像觀世音一樣坐在那觀海潮音,然後海潮來了,還有蝴蝶在旁邊飛,就好像進入蓬萊仙境一樣……而且這些人非常執著這個法門。這隻能得人天福報,不能了生死。
救世悉安寧,出世獲常住:從方便義來講,「救世悉安寧」,讚歎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這是利他;「出世獲常住」,是自利功德。實際上是不是介紹一心三藏呢?我們懂得了一心三藏,救了自己的當下救助了眾生。
我今啟如來,如觀音所說,譬如人靜居,十方俱擊鼓,十處一時聞,此則圓真實:這裡打一個比方。「靜居」,是心比較定的時候。十方東南西北上下同時擊鼓,你一念能同時聽到十方的鼓聲。有沒有方位的區別啊?有沒有時間的先後啊?這個就是表我們的真心本來面目的妙用,也就是「圓真實」。
目非觀障外:我們眼睛隔著這張紙就看不到前面。口鼻亦復然:食品不到嘴裡,舌頭能不能嚐到啊?香味不現前,鼻子能不能嗅到啊?可是耳根不是這樣。
身以合方知:身根必須與所觸之物合起來才有觸。那麼耳根需要不需要合?不需要合。四面上下它統統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