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欲復真,欲真已非,真真如性:妄當下是不是就是真啊?已經是真了,你再去復的那個真,它真不真啊?所以真本有,不需復。求的那個念就是妄念。如果你認為求到了什麼真,那就是妄。你用妄心求真的那個東西,是不是本身就是真吶?你自己就是真的,你還求什麼真啊?
所以圓瑛大師這幾句話講得非常妙,他講啊:「圓頓行人,但要知真不變,達妄本空,足矣。」知道就行了,與佛講的話是不是一樣的?「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誰叫你修了?誰叫你證了?當然這是就自利而言。但就菩薩道利人而言,我們還要裝模作樣去做,以此來引導眾生。所以我們修行想求佛,這個心就已經是妄心了。你只要知道你是佛,你就是佛。
真真如性:在其它經典有沒有看到「真真如性」吶?其它經典有的講真,有的講如,有的講真如,到了《楞嚴經》就要講「真真如」。所以《法華經》《楞嚴經》稱為實教大乘,《華嚴經》《金剛經》稱為權教大乘。
非真求復,宛成非相:「非真求復」,你那個求真的心——那個妄心,本來就是真心,你還不知道它是真心,還去求所謂的真心,叫「非真求復」。「宛成非相」,「宛成」是宛然現前,就是求到那個所謂宛然現前的真心,那是真心嗎?那已經不是真心了。
非生、非住、非心、非法,展轉發生。生力發明,燻以成業。同業相感,因有感業,相滅相生,由是故有眾生顛倒:這裡是講「眾生顛倒」,主要從心法的顛倒過程來加以說明。這裡的「非生」,就是從我們的無明老祖宗開始說起。生相無明似生非生——你說它沒生嘛,它有個生相無明在那裡;你說它生了嘛,誰來生它啊?我們真心不能生妄啊!所以,那個所謂的真心是不是也是我們一個念變出來的?真不能生妄,妄能不能生妄啊?也不能。妄能生妄,它還叫妄嗎?所以真真妄妄都是我們一個念變現,一切都是我們在做遊戲,在做夢中佛事而已。
「非住」,「住」必定要住於一個方向、一個處所,這就變成世間法。所以那個一念業相無明是不是好像住了,好像有那個虛空了?這叫「似住非住」。為什麼?連生相無明都似生非生,由生相無明而有業相無明,是不是更是似住非住了?
「非心」,是講轉相無明,就是第七識。佛在十番顯見的時候經常講這個第七識就是心,那是方便引導。在眾生位沒有實體可言,佛不妨把不是心的這個第七識說成是心,可是到了後來是不是一下破除掉了?我們也經常把這個第七識作為是心——我講這麼多法,在沒有講、沒有想之前,它在不在我心裡呀?在。那就是我的心,就是我的第七識,好像看到是我的心,其實當我們到了這個心的時候,才知道在心後面還有個東西,是它變出來的。這叫「非心」,似心非心。
「非法」,這裡是指現相無明。從三細裡的現相到十法界的粗相,都叫「法」。那麼這個「法」呢,其實也包括那個心。那個住、生相無明是不是都叫「法」啊?實際上包容一切,乃至包括那個所謂的真如、真心,是不是真法呀?似法非法,看上去宛然現前的萬法萬相都有,究其本源,究其來龍去脈,卻查無來處,查無孃家,似法非法。不能講它是,也不能講它不是,這就是圓頓大法之妙,它圓融雙邊。
「展轉發生」,把這上面這些基本的次第講出來以後,再妄上加妄,節外生枝,盤根錯節而有十法界萬法。「展轉展轉」,轉過來再轉過去,從始到終,從終到始,反反覆覆之義。
「生力發明」,「生」解釋為六粗之相中的智相。由於前面的三細,根本無明由業相而轉相,由轉相而現相,所以這個時候開始執著——哎呀,我有智慧,我轉相打這個妄想就能生出現相,這個第七識就造成了我執。所以這個現相可以作為後七轉識,前七轉識帶有無念的分別,當產生了現相以後,它已產生了一念分別,它有我執——我有智慧了,叫智相。「力」,有了這個智,有了這個法,就必有這個「力」。它不可能有了智相以後,從此再不打妄想了,它只會變本加厲,所以這就是力量。
再次提醒各位,佛所講的各種法、各種什麼相也好,力也好,用也好,它都是有獨立的本能;但是它的顯現要靠一定的環境來引發。比如說我能吃蘋果,但我這個吃的東西是不是因為蘋果產生的?沒有蘋果的話,我能吃的東西在不在?叫非因緣;沒有蘋果而顯現不出我這個能吃的能,叫非不因緣。
所以這個「力」是一種智相的相續力,這是按照方便法解釋;究竟來說呢,就是因為這個智相的產生,所以這個相續相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