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在佛的激將法之下剃了頭,然後佛才傳法。其實剃頭這一招狠,這一下子就讓她把心態變過來了。
《楞嚴經》把男女淫慾作為萬惡之源,這是真理。這個問題是欲界眾生最大的障礙。佛在《四十二章經》也講,妻子舍宅,甚過牢獄。這是壞定大魁,是破壞禪定的最大的罪魁禍首。就這一念心亂,就可以使人忘乎所以,害得眾生生生世世六道輪轉。特別是在三惡道裡那個苦啊,我們看看那些畜生,任人宰割……所以凡夫畏果,菩薩畏因。菩薩懂得這個道理,放下我執、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享受,拳頭一捶:老子要了生死,就在今生今世,就在當下!誰都說不準明天、後天會怎麼樣,什麼時候地震光臨吶?什麼時候瘟疫駕到啊?現在各種各樣的天災人禍正在逐年增多,我們有目共睹。
彼尚淫女,無心修行:摩登伽女當時還是淫女,她沒有修行的願望,因為她是個下九流的人,不像你們能在這認認真真地修行。
神力冥資:我們本來就有種智慧,只要講出正法,一精之明必然能夠敏感到。也就是《妙法蓮華經·弘傳序》所講,叫做「俱崇密化之跡」。就當時來講,那個摩登伽女懂不懂什麼三果羅漢呢?可是佛已經宣佈她是三果羅漢。
云何汝等在會聲聞,求最上乘,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這裡就很感慨啊!真正來講,像阿難這樣還是大男子、王子出身,而且還是修聲聞者,你們怎麼就不能像摩登伽女那樣一下證果?「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成佛難不難啊?易如反掌啊!再加前面才講過,「何藉劬勞,肯綮修證」啊?哪裡靠你認真修?哪裡叫你刻苦修?沒有那回事,修行人就靠會用心,就靠你能不能聞到大法。「有何艱險」?是不是問得鏗鏘有力呀?哪有什麼困難吶?這個世界上就是成佛最容易,兩個耳朵帶來就行。連吃飯、睡覺都是修行。你說這個妙不妙呀?
他吃飯的時候就在觀照,是我吃飯,還是飯吃我啊?是我端著碗,還是碗端著我啊?把這個問題觀照清楚,都是在開智慧。沒有一處、沒有一時不是修行。隨拈一法,無非寂滅道場,無非如來正法,無非諸佛法身真常。而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從現在開始即已解脫,不是等死了以後再解脫。看看這段經文,「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有何艱險?」每一個人都要作為口頭禪,背得滾瓜爛熟,然後觀照為什麼要這樣講?加上前面的一句,「何藉劬勞,肯綮修證?」
有些人如果不找到《楞嚴經》的話,他認為我們在打誑語。《法華經》《楞嚴經》幾乎到處都在講聽經聞法當下成佛——「發明便解脫」,是不是明白了當下就解脫?每當讀到這段經文真是感慨萬分吶!可是我們自古以來把成佛乃至把明心見性看得比登天還難。摩登伽女也好,舍利弗也好,憍陳那也好,是不是聽講了一個苦、集、滅、道四聖諦,當下就證四果羅漢?可其他人、心量小的人修百千萬億大劫都不一定能證到四果乃至二果、三果。
《法華經》《楞嚴經》自古以來是不是講無修無證、一步登天?不是印廣在這裡信口開河。我們過去是不是感到成佛太艱難了?乃至連明心見性都沒有指望。佛在這裡不要說明心見性,就是成為圓滿之佛都像大風吹微塵一樣,是不是比易如反掌還要易如反掌?好好把這句話看看真實,如果不這樣解,又應該怎樣解?
若有末世,欲坐道場,先持比丘清淨禁戒。要當選擇戒清淨者,第一沙門,以為其師。若其不遇真清淨僧,汝戒律儀必不成就。戒成已後,著新淨衣,燃香閒居,誦此心佛所說神咒,一百八遍。然後結界,建立道場,求於十方現住國土無上如來,放大悲光來灌其頂。
若有末世,欲坐道場,先持比丘清淨禁戒。要當選擇戒清淨者,第一沙門,以為其師:小乘法特別強調,持戒一定要認真。如果老師持戒都不精嚴,那麼上樑不正下樑歪。這裡是不是強調找老師的重要性吶?選擇老師不要盲目。在佛法裡來講,皈依師、剃度師不是真正的師父,只是證明人。真正的師父你要親自考察,必須認為他能夠幫助你了生死,你才可以拜他為師,他是你的依止阿闍梨,叫依止師。皈依師、剃度師不管有沒有道行,都不影響你的皈依、剃度功德,他是依法辦事。而找依止師,是依法不依人。我們不管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不管是男人、女人、老人還是小人,只看他講的法能不能符合《法華經》《楞嚴經》。這個法很重要。《金剛心總持論》講,修行人要想成就,必須要有明師指導。這個明師不是大名鼎鼎的名,而是明明白白的明。有些剃度師、皈依師以門戶之見,把弟子當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