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第77講(6 / 13)

,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諸勝性懷於心中,自心已疑是盧舍那,得少為足。此名用心亡失恆審,溺於知見,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見人自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這是開示受陰第四種魔境,「慧偏多狂」。

慧力過定:由於智慧超過了定力,失去平衡,而造成了「易知足魔」入心。失於猛利:是造成這一種魔境的原因,這種人也是過於自負,認為自己太有智慧了。

以諸勝性:「勝性」是虛明體露,已見到自心的那種勝相,但是還不能使用,要進一步地用心挖掘這種使用,逐步地出現一些靈性。懷於心中:在已經開始破受陰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點點滴滴的成就,這個時候他得少為足,自己以為成就了。自心已疑是盧舍那:哎呀,我可能就是盧舍那佛再來啊!這個時候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這是一種情況。得少為足:一點點感受就以為是大徹大悟。

此名用心亡失恆審,溺於知見:「恆審」是指定慧均等,在定力成就的時候不時地迴光返照,但他不明白這個道理。「溺」是沉溺、毀壞,這種沉溺就在於過分地自信,剛愎自用。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見人自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失於正受,當從淪墜:自吹自擂,我已經明心見性。

果真明心見性之人不可以誇海口,要按照《法華經》的教誨:如果你認為自己明心見性了,你應該就盡菩薩的義務和責任,把你明白的道理告訴別人,弘揚如來家業,幫助更多眾生成佛了生死,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名聞利養。真正明心見性之人應該想到眾生在受苦,想著要幫助眾生而寢食不安,菩薩應該是這樣的心態。有道無道,自己要知道。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新證未獲,故心已亡,歷覽二際,自生艱險,於心忽然生無盡憂,如坐鐵床,如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於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常憂愁魔,入其心腑,手執刀劍,自割其肉,欣其舍壽。或常憂愁,走入山林,不耐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這是開示受陰第五種魔境,「歷險生憂」。這種情況屬於定與慧都很下劣,失於方便。失於方便就是過分地執著於常規,不懂得用一些方便法來開解自己、平衡自己。

新證未獲:他已經看到受陰區宇中,已經嚐到了自己悟解宇宙人生的法味,但是還沒有得到真實受用。這裡也帶有急於求成這種心態。修行是一個踏踏實實、不驕不躁、心平氣和的過程。你稍微動心起念著急了、懈怠了,這裡就可能出偏。在世間法叫欲速則不達。故心已亡:是指色陰已破。歷覽二際,自生艱險: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色陰已破,受陰又破不了。「自生艱險」,心裡沒有著落,兩頭不著實啊。

於心忽然生無盡憂,如坐鐵床:「如坐鐵床」是指像在鐵床地獄一樣,其中烈火熊熊,坐立不安。如飲毒藥:像飲了毒藥一樣在心裡發作,是不是很難受啊?心不欲活,常求於人令害其命:求人家啊,「你把我腦袋砍下來吧,我謝謝你啊!」他以為把這個命舍掉了,就能得到解脫。早取解脫。此名修行失於方便:定和慧雙方都很低劣,用不起心來。

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常憂愁魔,入其心腑:總是提不起精神來,沒有一絲一毫的開心。「則有一分常憂愁魔,入其心腑」,這個時候已經不是自己做主了,你這個肉體已經變成憂愁魔的一個利用工具。我有個弟子是結腸癌,動過六次手術之後,醫院即拒絕再次為她動手術,否則會死在手術檯上。直到她遇到如來藏大法以後,自己講:「師父啊,我今天是第一次真正地露出笑容。我這五六年以來都是假裝笑容,是笑給人家看,安慰別人。現在我才是真的看到了光明。從去年春節過後到現在,開刀一年多還活得好好的。我現在不僅不怕死,我還不怕活,我還要爭取儘快地登臺講經說法。」

手執刀劍,自割其肉,欣其舍壽:認為只要把命舍掉就能成佛,這是重者。有一個修觀音法門的居士,身上穿著黃海青,用一根繩子把自己吊死了,認為那就是成佛;還有人往水裡噗通一下跳進去,認為這樣就可以去成佛。這些都是走火入魔的表現。你要去成佛何必執著把這個命丟掉?利用這個命去幫助別人不是很好嗎?或常憂愁,走入山林,不耐見人:輕者就去圖自己清淨,不願意跟別人接觸。這樣的人還能成佛?修大乘菩薩道就是要做眾生不請之友,怎麼可以自己躲起來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