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第79講(4 / 11)

一個名堂來,找不出結論來,就造成斷滅空,沒有真理,沒有涅盤。

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他只是眼睛盯著眼前的境界,而不是迴光返照來觀照這個東西是什麼;他仍然把心往外看,沒有想想站在這裡能說話、能吃飯的這個東西是怎麼回事。所以離於一心三藏如來正法,而心外求法,就是外道。

二者,是人見末無因。何以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鵠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一外道,立無因論。

二者、是人見末無因:這是開示二無因論中第二種無因論,「見末無因」。

何以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他這個見末無因,也因緣於見本無因——「見本無因」是往前看,「見末無因」是往後看。「是人」,即前面「於圓元中起計度者」;「於生既見其根」,即前面「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只見眾生輪迴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

烏從來黑,鵠從來白:在這八萬劫內,烏鴉歷來都是黑的,鵠(水鵠)歷來就是白的。人天本豎:人天曆來就是兩條腿豎在這裡。畜生本橫:畜生歷來就是四條腿在地上爬。白非洗成,黑非染造:「白」也是本來就有,並不是把黑的洗成白;黑的也不是用顏料染出來的。

從八萬劫無復改移。今盡此形,亦復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云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八萬大劫以來就是這個樣子,前都不見什麼東西,後哪還能見到什麼東西?往前看,沒有看到什麼菩提不菩提;往後看,哪還有什麼菩提不菩提啊?他這樣來下結論。

所以這個行陰十境中第一種邪知見:就是「於圓元中起計度」。這個「圓元」,他是自以為圓。特別是前面那個圓,他認為這個八萬大劫之內就是圓。而真正來講,他觀到的八萬大劫對於無量大劫的時間來講,連一個小不點都算不上;而且他觀到的空間不會超過一個大千世界,可是大千世界在宇宙太空裡是無量的多。所以他是以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空間這種知見,來斷定無量的時間空間的真理,這是邪知見。

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一外道,立無因論:就是否定因緣法,否定菩提涅盤法,認為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然,都是命中註定。所以這裡呢,就變成自然外道。若真如此,那我們還修行什麼?

阿難!是三摩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圓常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四遍常論。

這段經文跟前面經文只有一字之差。前面是講「幽清圓擾動元」,這裡是講「幽清常擾動元」。這是總講行陰區宇出現的第二種邪知見,「四遍常論」。

是三摩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這幾句解法同上。觀彼幽清常擾動元:這裡「常」有兩個含義,一個是他自以為前面的色、受、想這三陰已經破除,到行陰這裡就算究竟了;一個是他看到行陰這種微細的生滅之相總是不停止,把它計成為「常」。

於圓常中起計度者:「常」仍然解釋為破除三陰之後「自以為常」,見到行陰那種微細的生滅不已又把它「妄斷為常」。為什麼?因為它生滅不已啊,他認為永遠不會停止的。「計度」就是執著,打妄想,妄想出四種遍常。如果在這個階段他仍然保持動靜平衡的心態,根本不用去管它什麼遍常不遍常,心裡不要去考慮它為什麼,就不會出問題。

是人墜入四遍常論:這個「四遍常」總的一種心態呢,就是把行陰那種微細的生滅遷流之相妄計為圓滿、普遍、常住,他認為破除了前面的三陰以後,到這裡這個行陰就為止了——不知道行陰後面還有個識陰,識陰後面還有真心。他就是還沒有徹法底源,就自以為徹法底源。下面我們看這四種遍常論。

一者,是人窮心境性,二處無因。修習能知,二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鹹皆迴圈,不曾散失,計以為常。

一者,是人窮心境性:這是開示四遍常論中第一種常論,「計心境生滅迴圈不斷為常」。行人橫下一條心就是為了研究我們當下現前這個心,以及我們所面對的一切的客觀環境,它們到底是怎麼回事。

二處無因。修習能知,二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所以這個「二處無因」呢,是講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