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言:妙覺明圓,本圓明妙,既稱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況復無因,本無所有,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
妙覺明圓,本圓明妙:「妙覺」,就是講真心本覺之妙。妙在哪裡呢?以寂淨之體,當下就本具一切有形有相之萬法。十法界一切有形有相之萬法,當下就是無形無相之寂淨本體。真心本來面目非空非有,它可以現空現有。妄是什麼?當下就是真。真心隨妄緣現妄,隨真緣現真。所以演若達多照鏡子,那個鏡子是不是妄緣吶?他把裡面那個東西當真了,把自己這個真實的東西反而當假了。所以佛在這裡講「妙覺明圓」,是接著前面三個如來藏來重複肯定。「明」,就是明明白白,妙就妙在三個如來藏是一個東西,無量萬法是一個念,把一切的真妄統統包含在內。
既稱為妄,云何有因:既然知道妄,你還查什麼其它因啊?在《楞嚴經》許多地方顯示出這個意思。當我們真正懂得了一心三藏,哪有許多廢話講啊?你還找什麼因啊?前面在講五蘊、六入、十二處、十八界、地水火風空見識這二十五個法的時候,任何一個法有沒有找出一個所因啊?沒有啊。找到一個所因,它就已經是心外之法。所以前面把二十五個東西我們統統歸納為「性二十五真空,性空真二十五」,是不是這個道理?
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自諸妄想」,這是由於一切的妄想。「展轉相因」,是萬法萬相。這幾個因緣和合顯現為那一個法,那幾個因緣和合顯現為另外一個法。都是由於我們的同分妄見和別業妄見在反覆地妄想執著,而有萬法萬相。「從迷積迷」,也就是從妄想積妄想,始終沒完沒了地在分別執著。「以歷塵劫」,「塵劫」就是無量的時間和空間。在佛法裡,有時間必有空間,有時間空間必有萬法。
雖佛發明,猶不能返:佛有再大的智慧、再大的神通、再大的法力,他也不能代替眾生解脫,他只能把真相真理告訴眾生,佛只「發明」,解脫要靠大眾。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識迷無因」,就是明白了這個無明沒有因。既然無明沒有因,妄想有沒有所依啊?沒有。無明沒有根,無明也沒有生,需要你去滅嗎?你知道了無明,你當下即已解脫。所以這裡講妄本空,何待滅?這是不是講不歷修證呢?真本有,何待證?它本來就是真,要你去證幹什麼?這就是一步登天的圓頓大法,也就是解釋在法華法會和楞嚴法會上,為什麼修行人沒有離開講經堂而當下成就。
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物:證到菩提的人,佛這裡打了個比喻,就像清醒的人說夢中的事情。你即使心裡再怎麼樣精明,有什麼辦法能把夢中的事情拿出來給人家看?
況復無因,本無所有:夢中的東西為什麼拿不出來啊?它本來是虛妄的,它沒有根本。夢中生了個兒子,你能不能抱出來給人家看啊?抱不出來。他本來就是夢中變出來的。
如彼城中演若達多,豈有因緣自怖頭走:哪有演若達多自己身外的什麼原因叫他發狂亂跑啊?也並不是鏡子裡的那個人叫他狂走,是透過他看到鏡子的那個因緣而引發了自己的這個狂心,這個狂心是不是也是他自己?這個時候就現狂,並沒有其它的因緣。那個狂走就是他自己,也是他的本性。因緣現前了,這個法就現前。
忽然狂歇,頭非外得。縱未歇狂,亦何遺失:「忽然狂歇」,就是病好了。頭是不是從外面得來的?這是講迷人和悟人都是他一個人,腦袋一直在自己肩膀上。正在狂的時候,頭有沒有丟掉啊?沒有丟。沒有狂了,頭有沒有生出來啊?(沒有)。這就是無生法忍,不要去心外求法。這段經文也可以解釋為,悟外無迷,迷外無悟;悟不生悟,迷不生迷。沒有誰生誰,悟和迷當下是一個東西。
富樓那!妄性如是,因何為在?
妄性如是:作兩種觀照——妄性就是這回事,它本身是虛,因為它查無來龍去脈;同時又是妄,怎麼妄呢?宛然現前的這個妄是不是真啊?哪有其他人啊?也可以說為「妄性如是」是不是如是我聞啊?
因何為在:除了真心本來面目,除了這個如是,除了這個阿彌陀,心外能不能找到個什麼因啊?找不到因,一定要明白,因只